凈慧長老:修行第一關就是看你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時代佛陀與一位外道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公案有一外道兩手拿著鮮花來見佛,佛就說:「你放下」。這位外道就把一隻的花放下了。佛陀繼續說:「你放下。」這位外道就把一隻手上的花放下了。佛陀繼續說:「你放下。」這時候,外道感到很茫然:「我兩手裡的花放下了,還放下什麼呢?」就這樣他反問佛陀佛陀繼續說:「你放下。」就在佛陀再一次強調放下的時候,這位外道突然獲得了覺悟

  這個公案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就是說,我們要學道,要開悟,不僅要把外在東西放下,最主要的是把我內心的各種惡知惡見統統放下,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契入佛法的可能,才有開悟的可能。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當中,這些環境是我們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沒有這些條件,我們就無法生存。我們的修行,我們的學習都依賴一定的條件這是必然的道理。但是對於所有這些條件,我們既要利用它,卻又不執著它。這種不可執著、不可死死抓住不放就叫放下。我們在一定的思想理念的指導下,依據既有的條件,合理合法地適度地利用各種有利的生存環境,這是一種順於因果、合乎因緣生活需要。否則,離開了客觀條件,超過了一定的度,只強調主觀需要,那麼這就是不順因果、不合因緣了。不適度、不合因緣不順因果生活,就是一種迷惑的生活,就是一種貪執的生活,它不是修行人所需要的那種清凈生活。所以,修行第一關,就是看我們放不放得下。

  我們現在是在打禪七,我想,不管是柏林寺的,還是外來的,我們只要進入這個禪堂,那麼,應該說一切形式上的東西都已經放下了。因為你不放下,就進不了這個禪堂家事放下了,工作放下了,作為在家居士來說,妻兒放下了,父母也留在家裡,隻身來到柏林寺,過三個禮拜清凈生活,這從形式上來講是放下了。這種放下雖然是形式,卻仍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基礎。沒有一定的思想基礎,這種形式上的放下,也是不可能的。是以什麼思想基礎呢?就是我們求道的心,為法的心,求悟的心。

  但同時我要告訴各位,僅僅放下這些外在東西,那還遠遠不夠。我們每一位都可以檢查一下:一坐下來,你想的是什麼?真正能夠提得起功夫的人很少,絕大多數人都提不起正念,靜不下心來,識浪滔天,業風卷地。心中如同開水一般,翻滾起伏,喧囂動盪,想東想西的。想什麼呢?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或者說,我原來是學什麼法門的,到這里來卻參什麼無字!原來的功夫放不下。或者說,我是氣功的,到佛門里來,原是想借這個環境來提高自己的氣功層次,結果這里講的與自己練的不是一碼事。放不下!或者雖然人來了,但家裡的種種事務卻還在心裡纏綿不已。放不下!總而言之,一切的一切,形式放下了,內心深處卻依然放不下

  放不下,說明我們的心裡頭還是滿滿的,還不能空,還不能清凈。不能空,就沒法再裝其它的東西。所以說,放下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把我昨天東西把我們前一念的東西,一起都空掉,連空都空掉,連放下放下,能夠這樣,我想,要契入佛法,要契入悟境,就不難做到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