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法語:幫助他人開智慧,才是真正救濟

  老法師開示--一、《矜孤恤寡。。》

  1佛法因果,如果我們不尊敬老人不愛老人,不照顧老人,試問問我們自己會不會老?自己老時,是否也會希望年輕人來照顧自己,也希望受到尊重?因果循環,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愛護別人就是愛護自己,照顧別人就是照顧自己。

  2「六波羅蜜」第一條就是布施,對缺乏照顧的老人,我們要特別關懷他。關懷是布施愛心布施慈悲心及真誠心。若只缺食送食,而沒有付出真誠愛心,實在講並無功德,只有福德,而且不是圓滿福德,因為圓滿福德中包含真誠愛心

  3而幫助他人應該以幫他智慧為主,幫助他離苦得樂,永脫輪回,這是真正的慈悲救護。缺衣送衣,缺食送食,只能救他一時,救不了永久。縱然能幫助他此生,他來生怎麼辦?佛菩薩幫助苦難眾生,是教導人明了因緣果報使他們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況是什麼因緣造成的?用什麼方法才能改善?這是真正的救濟。

  4人為什麼會受苦難?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靠兩種業力。一種是「引業」,引導他到人道投胎的業力這是他在過去生中持五戒,以此善力而得人身。另一種是「滿業」,在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之不同,而感得今生容貌、身體狀況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種種條件之不同,屬於滿業的果報

  鰥寡孤獨人士的引業與我們相同,所以都得人身,而滿業卻不一樣。他貧窮前生沒有修財布施,慳貪吝嗇;他沒有智慧是沒有獨立謀生能力,是前生沒有修法布施;他的身體健康、多病,是前生沒有修無畏布施

  我們要從果看到因,從他的思想言行、造作知道他將來果報。總而言之,六道十法界乃至於一真法界,都離不開因果定律,「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我們要想自己生活得很健康、很美滿,就要修因。

  5若不了解因緣果報的理論與事實,就很難做到斷惡修善。《了凡四訓》的落實,就是《感應篇》。雲谷禪師送給了凡先生功過格,功過格依什麼來定的?依《感應篇》,所以《感應篇》是《了凡四訓》講的因緣果報的落實。了凡先生何以能改正自己的習氣毛病,斷惡修善?他深信因果,了解因緣果報,所以能完全落實。了凡先生在寶坻縣作縣長時,推行仁政,自己的生活特別節儉,而以俸祿幫助孤寡貧窮。他收養孤兒,天資聰明的就請老師教導;稟賦遲鈍的就幫助他們學一些技能,使之有一技之長,長大可以謀生、自立。這才是真正的救濟。

  6世出世間人所布施,純粹是法布施。《金剛經》中比較布施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如經中四句布施功德大。什麼道理?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只不過養其身命,縱然能得一生豐衣足食,也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如果真正通達佛經四句偈,就可以超凡入聖,永脫輪回。

  7「歲時春日少,世間苦人多。」看到他人受苦就要想到自己也有那樣的日子,或許過去有過,或許將來會有。自己受苦時,希求別人幫助、憐憫;看到別人受苦,如果不生憐憫心,不予幫助,將來自己受苦時,同樣沒人理會。所以,凡遇到他人遭受苦難時,我們要盡心儘力去幫助。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不分恩怨,一律給予幫助。

  8註解說:「好善之心,人之所同。」人人都有好善之心,可是善事善行必須有人提倡,而提倡的人是真正的志士仁人,他把他所明白的道理真正落實了,所以能起帶頭作用。又言:「天下不患無有力之人,患無能發大宏願之人耳。」所以,發大願心的人非常難得。佛常勸導我們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實在太難了,可是不發菩提心就談不上修行

  9菩提心的反面是迷惑,迷惑的人縱然有修,成就很有限;一定要破迷開悟,在境緣當中,立刻覺悟,立刻回頭,修清凈心,修平等心。清凈心是道,平等心是道,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在心動之處,要微密觀照。

  10第二願:「願一切眾生具足修行離老、死法,一切災毒不害其命。」不老、不病、不死,有沒有人能做到?做到的人很多。念佛往生的人,有人站著走,有人坐著走,有人走時向親戚朋友辭行,他們不是死,而是活著走的。

  「不老、不病、不死」法,要怎樣修?依《無量壽經》修學。因此,首先對於經典文字要熟悉,也就是要熟讀;第二要深解;第三要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上,老、病、死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切的災毒,即災難病毒都不能害你。唯有依靠聖教和佛菩薩真實的教誨,我們才能脫離這些苦難

  l1常言說的「正法久住」,就是為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究竟徹悟發願求生凈土這是真正徹底覺悟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正離苦得樂三界十法界的苦統統離了,得究竟樂,這是世尊彌陀、一切諸佛在經論里教導我們的。如果我們能體會佛菩薩教誨的苦心,真正明白依教奉行,這就不難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