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邊進一步舉了一個例子:「一切十惡、五逆」,十惡是一個,五逆是一個,「謗人謗法」這是一個,「破齋破戒」這是一個,「破塔壞寺」這是一個,「偷僧祗物」這是一個,「污凈梵行」這是一個,然後後邊總結,「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經上的話,是「聖言量」啊,經上的話,是佛說的,佛說的那個意思,叫「聖言量」,懂不懂?
「悉皆滅盡」是全部能夠消除的清凈,哪一些呢?「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祗物,污凈梵行。」「十惡」大家知道吧?「十惡」啊,就是十種惡業,上午講了,業分三種,一種是「善業」,一種是「惡業」,一種是「不計業」,也叫「無計業」。「善業」先不說了,就是這個「惡業」,「惡業」是所有的佛教徒進入佛門所接觸的一個名相。應該知道它分哪十種。各是怎麼回事,裡面是什麼內容。在這裡是這樣講的:「身三業」,「意三業」,「口四業」,加起來是十種,這十種。十種惡的,對人不利的,是墮落之因的,統統是惡業。身三種是「殺、盜、淫」,身啊,所造作的,殺生啊、偷盜啊,淫慾啊,這是殺、盜、淫,當然,在家人它叫不邪淫,出家人呢是不淫慾。殺、盜、淫這是身三業。
「口四業」呢,一個是「惡口」,「惡口」就是污辱人,粗話,給人家下不來台的一種語言,結一些冤讎,激發人的嗔恨心,是這樣。再一個呢,是「兩舌」。「兩舌」土話叫什麼?叫「嚼舌頭」是吧?「嚼舌頭」也比較「雅緻」一些,那個「拉拉板子」,那個「拉拉板子」是兩舌。這個「兩舌」就是在兩個人之間挑撥離間,做一些矛盾,起一些誤會,特別是在修行人中間,如果你要是挑撥離間,往往引起僧團的不和合,或者修行人的嗔恨,造些惡業,僧團破壞,是這樣。惡口兩舌,一個是「妄語」,「妄語」上午我們提到了一點,就是說一些跟實際情況不符的話,就叫「妄語」,「妄語」嘛,又分「大妄語」和「小妄語」。佛教最注重的、必須要禁止的,就是「大妄語」。
上午說了,舉了一個例子嘛。「你可千萬不要說我是阿彌陀佛再來啊」,「你要說我是阿彌陀佛再來,今天晚上我就往生了啊」。實際上那個意思就是,我告訴你我是阿彌陀佛,但我沒這樣說。是不是,說這個話那個人啊,非常的狡猾啊。不是有智慧而是狡猾,是吧。這是一種「大妄語」啊,一般這個「小妄語」有一種情況是開許的。開許嘛,就是可以做的。有很多高僧大德舉到一個例子,經常引用。比方說有一個獵人,打了一隻兔子,那隻兔子受傷了,還沒死,跑到你跟前了,跑不動了就藏起來了,你看到了,無意間看到了,那這個獵人追過來就問啊:「你看到我那個獵物了嗎?」如果你如實的說:「看到了,就在那個草垛的底下趴著呢」,這個兔子就沒命了,是吧?如果你不這樣說,只能是兩種,一種是「小妄語」,一種是不說話。對不對?不說話可以,可是假如說這個因緣不允許你不說話,必須要說,那麼你說出來為了救這隻兔子命呢。你有可能就說:「跑遠了。追吧,還能追上」。你再給他追加一句話:「它可能在那個拐彎的地方等你呢」。他就狠追嘛,實際上是騙他嘛,對不對?或者說「我沒看到」,你就是沒看到也是妄語嘛。所以這一類的妄語啊,根據佛教的慈悲精神,是可以開許的。戒和律當中啊,有一些輕微的東西,是可以開許的。
講到妄語的時候啊,我們很多佛教徒有感慨,特別是做生意的。「師父啊,現在不打妄語就不掙錢啊。」實際上我認為,這是事業尚未成功的人說的話。做大事業的人,就是事業很大很成功的人,他確確實實是通過誠信做起來的。你像很多的大公司,如果你做生意不守誠信的話,人家沒人和你共事了,你做不到這麼大。所以真正的生意經,不是打妄語打出來的,這個大家一定要正確地掌握啊。如果小小的妄語不會引起一些不良後果的話,善巧一點的語言是可以的。善巧的語言,你像我們興隆寺建寺期間,打個皈依,領著大家念個佛啊,傳統的法會做一做啊,很多信眾就從他家裡走,去寺院,走到半道上別人就問了:「你上哪兒啊?他嬸子,你上哪?」他嬸子就說了:「我上俺妹妹家去」。上她妹妹家去,後來給我重復,我也感到好笑啊,到寺院來念佛是上她妹妹家來。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啊。還有一個記者,那次我在一個地方講經,講完了以後,那個記者非常無耐地就說:「師父,這次差一點點來不了了」。我說:「後來你怎麼來的?」他說:「我搞了一個美麗的謊言」。我說:「謊言都是美麗的」。就是說他騙他領導,或者說他出發了,有個采訪任務等等,記者來聽我講法,說這個謊言啊,一般都是美麗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掌握一個原則,一個什麼原則呢,不能是害人的,也不能是引起極不利的後果的那種。我們一定要善巧,一定要掌握好。口四業當中還有個「綺語」,這個「綺」字就念qi,「綺語」,這個「綺」從字面上講它是一種帶花紋的絲織品,綢緞,引申義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美麗的、美好的,上等貨,懂不懂?不綺語,在佛教當中怎麼認識它呢?就是不阿諛奉承,不拍馬屁,不說些過為的話,不「捋(lv)把」人。(土話:拍馬屁)
我見過好幾個事例,就是被「綺語」的人,送入地獄了。在這舉例一下,我不說姓什麼,說了,那個姓什麼的就罵我。不說,可能所有犯這個毛病的都罵我。我經常遭人罵,我一般不說姓。最多我叫他個「叉叉(某某)」。好了,今天咱再說「叉叉(某某)」吧,可以把他看作一個人。第一個「叉叉」好綺語,好「捋把」人。第二個「叉叉」修行很好,念佛三十多年了,特殊因緣,他那個地方,原來有個出家人,文革的時候出家人還俗了,但是那個出家人沒有娶媳婦。一直還是獨身,一直在悄悄的弘揚佛法,所以被這個出家人影響的,有這麼幾十個人,長期地念佛,默默地,那時候默默地。念了幾十年,三十多年的佛了。第二個「叉叉」念了三十多年佛了。第一個「叉叉」開始「捋把」他了:「啊呀你啊,你真是菩薩再來啊。你知道為什麼是菩薩再來嗎?因為如果你不是菩薩再來,能念幾十年的佛嗎」?這是他的理由,慢慢慢慢,越說越多,越「捋把」越姿(註:高興),最後第二個「叉叉」自己就開始說了:「哎喲,我感覺我自己也像觀世音菩薩」。最後就是做夢也是觀世音菩薩,睡覺也是觀世音菩薩,一閉眼也是觀世音菩薩,最後慢慢慢慢中邪了。綺語嘛,美麗的謊言。
有一個人誦《金剛經》,誦著誦著,有了覺受了。就是產生了一種覺受,有了感應。然後去到另外那個人那裡去求證。他說:「我做了個夢」,怎麼樣怎麼樣……講他的夢,另外一個人給他印證了:「啊,好,好,好。」「好好好」就是「綺語」了,因為他是向你求證啊。你故意去誇大,去宣染,然後這人自己就去執著,去貪戀,壞了。「我又做一個什麼夢」,「好好好這說明你什麼什麼,怎麼樣怎麼樣……」,一「捋把」,他認為他自己一是根基厚,二是修得好,沒有正確把握他那個正常的覺受。然後慢慢慢慢失去正念了,也瘋了,瘋了。這個「綺語」,非常懊惱。佛教當中這個「綺語」,還有一個層面的含義,哪個層面呢?是淫盪之語啊。淫盪之語,在修行人當中傳播淫盪之語,非常容易動搖人的道心,無論是在家的還是出家的,就是這個含義。
這是「口四」了吧,還有「意三」。意當中有三種惡業,一個是「貪」,一個是「嗔」,一個是「痴」。這個「貪」,是貪戀,執著某種東西,想把它據為已有,升起了一種貪戀。女眾,看到人家耳朵上掛的那個耳環,她就嫌她婆婆家沒有給她打一個好的耳環啊,看到人家手上戴的那個圈圈,她就嫌她丈夫沒本事,沒給她弄個更大的。印度人弄的大,印度人打一個鼻環,這個事例我在別處也講到了,打一個鼻環,在這裡打一個洞,唉,老大,那種。咱國內的很少啊,所以說貪慾世間的娛樂,貪慾世間那個享受。民間有句話:「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不足啊,就像那個小蛇想吞掉那個大象一樣。差別極大,但是它就想做。頭幾年看到了一個報道,什麼報道呢?一個部隊上的一個會計,一個女的,貪污公款挪用公款三千萬,逮住了,然後中央台播的,記者就問她了:「你這麼年輕,又是部隊上的一個人,素質這麼高,為什麼能挪用公款三千萬啊?」她也不回答,然後這個記者,就問她說:「如果不發現,如果不破案,你是否還會再做?」她說:「可能還會做。」
民間有一句土話,叫:「小車不倒繼著推啊」。「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這個「貪」。「嗔」嘛就是嗔恨、就是嫉妒。嫉妒本來是一種嗔恨,他自己不行,不允許你任何人行。他自己不行,不允許你任何人要行。你嗔恨心不要有,一個高僧大德說過這麼句話:「末法時期,五濁惡世的末法時期,慈悲心是最強有力的武器」,應該是這樣說。嗔恨啊,我們不能要,特別是修行當中,嗔恨是一種業障,是一種造惡業的因。嗔恨呢,容易造惡業。修行人嘛,你不要互相攀比,你各人修行各人的就行了。你不要說誰誰誰怎麼樣,我跟誰誰誰比怎麼樣,我跟誰誰誰比又怎麼樣。不要攀比,不要嗔恨,不要嫉妒。
十惡業當中,第十條惡業是「愚痴」。這個愚痴是一種表現形式,它的本性是「無明」。人為什麼犯罪,為什麼「貪」,為什麼「嗔」,就是「無明」當中所產生的一種東西。所以佛在經典當中問阿難啊,說:「阿難,十惡業當中,哪一種惡業最重啊?」你們能知道吧?話都講到這裡你們猜都猜到了。釋迦牟尼佛問阿難說:「殺業很重,你想讓一個人永遠殺生,可能嗎?」阿難說:「不可能」。因為什麼呢?他要休息啊。惡口很重,想讓一個人永遠地罵人,可能嗎?不會啊,他睡覺啊,他要吃飯,嘴巴佔住了。惟獨愚痴這個惡業最重,為什麼呢?只要你沒開悟,只要你沒有了脫,你就被無明遮障著,只要有無明,就剎那剎那的一切行為,都將會是惡業,這個愚痴無明啊。那怎樣才能打破這個愚痴呢?怎樣才能沖破這個無明呢?我們唯一的一條道,就是多看經,多聽講,實修,消除業障,開顯智慧。當我們見性以後,好了,無明就沒了。就是這個含義。這講的是十惡,是吧。十惡知道了吧?身三,「殺、盜、淫」,口四,「惡口、妄語、綺語、兩舌」,再就是意三,「貪、嗔、痴」。這是講的十惡業啊。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