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眾生泛修善業,唯依自力,故難成就。若修凈土,依佛願力,故易建立(二)

  【往生凈土仗佛願力】宗曉大師開示眾生泛修善業,唯依自力,故難成就。若修凈土,依佛願力,故易建立(二)

  又為中林居士張宗義,書真宗皇帝御注,《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的文字還好,不是很多,但也不少。你看他又為中林居士張宗義,寫《四十二章經》。

  曾於城南櫟社鑿義井,名法華泉,以飲行者這一段的意思就是,宗曉大師在城南櫟社這個地方,開挖一口井,這一口井井水做法華泉,就是專門免費提供,給人家飲水的。有熙來攘往的行人經過這里,都可以飲用這一口井的井水這是行人方便。

  在台灣鄉下以前比較多,現在比較少。善心人士為了讓行人能夠方便喝水,所以會在自己的家門口,放一張圓板凳然後放一壺開水,一個杯子行人過了就知道,這一戶人家為了讓大家,走過他們家口渴有水可以喝,有這一善舉。現在台灣鄉下做這一善舉的,已經很少了。因為現在到7-eleven,買礦泉水很方便。所以以前不方便買水喝,不像在這么便利,所以有人發這樣的善心

  這一位宗曉大師開鑿義井,那時候可說方便很多人飲水。設亭其上,以施湯茗。在那邊這一口井上面,設了一個涼亭泡了很多茶水,讓熙來攘往的行人,可以喝茶、喝水,有這樣的義舉。

  弘傳教觀四十餘年,相當不容易。他對天台教法的弘傳很盡心,教觀就是天台教法天台教法大部都是以修學止觀為主,所以教觀就教導這樣的教法,他弘傳了四十餘年。可見得他對於《法華經》,天台主要的經典很深入,對於天台教法很有興趣。所以自行化他,弘傳教觀四十餘年。晚年更潛心修學,這一點是幾乎每一位祖師大德共通的。祖師大德只要到了晚年,都更認真的修行。尤其念佛人到晚年我所看到不論出家人或在家人,到了晚年就把自己閉關起來,絕諸外緣整天都念佛將來我年紀如果能活到老,因為人生無常,說不定很年輕走了對不對?可不可能?當然可能,說不定明天我就往生了。我們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你知道嗎?如果明天師父往生了,就你們自己好好的念佛我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說了。你們就好好的念佛我在西方極樂世界等你們,好不好?好。那你們就希望我趕快死就對了。如果能活到晚年,我晚年我也不講經了,我就把自己關起來,整天就是佛號不斷,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除了睡覺以外,整天就是佛號不斷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嘉定七年八月二十日示寂,就是示現寂滅。索紙書偈曰,就要了一張紙,寫了一首偈頌法語這是很多祖師大德走了,然後寫了一首偈頌法語,說偈勵眾。說了一首偈頌法語,勉勵弟子,勉勵大眾這都是決定往生的瑞相。臨終說偈勵眾,這一都是百分之一百往生。宗曉大師寫了這一首偈頌法語,這樣說:「清凈本來不動,六根四大紛飛,掃卻雲霞霧露,一輪秋月光輝」。這一些要往生祖師大德,寫下來的偈頌法語意都很高。我們看《凈土聖賢錄》,有出家人、在家人臨終下一首偈頌法語,來跟大家勉勵的。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黃打鐵,他一生打鐵,就是打一下鐵念一句佛號,當!南無阿彌陀佛,當!南無阿彌陀佛,打鐵工作念佛念到預知時至站著走的,他臨終走了,也是留下一首偈頌法語,「叮叮噹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都是自在的走而且站著走的。所以將來臨終了,如果你師父先走,我剛好在你臨終旁邊,說不定師父也會要求你,留下一首偈頌法語,跟大家勉勵勉勵。那時候你留下的偈頌法語,那一定是非常轟動的,我們一定會每天讀誦你留下的法語,我們也會為你絕對的往生感到非常的高興。所以好好的念佛將來念到預知時至,三天前、五天前,甚至一個禮拜前,就知道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你就開始準備了,到往生的那一天沐浴更衣之後,不要吃任何東西了知道嗎?如果明天晚上你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晚上晚餐你吃過了明天早餐還要不要再吃?不要吃了,明天中午要不要吃?不要吃了,要吃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吃,知道嗎?明天晚上要走之前留下一首偈頌法語跟大家勉勵,好不好?好我們就這樣說定。

  繼續看,荼毘於寺之南,荼毘就是火化的意思,齒牙不壞舍利甚多。這一位宗曉大師荼毘之後,牙齒沒有燒壞掉,王龍舒居士也是這樣子,印光大師也是這樣子。通常我們人死了之後,到火葬場去火化,你知道火葬場火窯裡面的火的溫度是幾度嗎?你知道嗎?知不知道?兩三千度,所以棺木都燒成灰了,骨頭都燒成灰了,牙齒也當然燒成灰。你看這一念佛念到殊勝的人,火化之後牙齒沒有壞,你看這是不可思議,而且舍利子很多。

  所以大家好好念佛,看將來死了之後,舍利子能不能燒出來很多,讓大家留戀好不好?這樣大家看到你的舍利子,會對你很有信心,人家會問看看你平常怎麼修行,你平常就是念佛,大家對念佛很有信心

  世壽六十四歲,法臘四十七。說起來宗曉大師,年紀也不活得很高壽,六十四歲就走了。但是從他的列略傳里,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了不起大師,對不對?

  底下我們來看注釋第五十五,《樂邦遺稿》這一本書就是宗曉大師所寫的。《樂邦遺稿》,我們先介紹《樂邦文類》,因為底下介紹完了,就會知道《樂邦遺稿》,跟《樂邦文類》的關係

  【《樂邦文類》凡五卷,南宋宗曉大師編,慶元六年,(西元一二○○年)完成,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樂邦乃安樂國,即極樂凈土之意。本書內容乃編集有關凈土宗諸經論之要文,以及諸師之著述,詩偈、傳記等,共分為十四門,計有二百二十餘篇,後宗曉大師復作續編,《樂邦遺稿》二卷。】

  所以《樂邦遺稿》,事實上就是《樂邦文類》,再增加兩卷總共七卷,《樂邦文類》有五卷,《樂邦遺稿》有兩卷,都是宗曉大師所編纂的。我們現在對宗曉大師,以及他的著作《樂邦遺稿》,有了初步的認識,我們來看第六十一段文。

  「宗曉大師《樂邦遺稿》雲:寂室曰:眾生泛修善業,唯依自力,故難成就。若修凈土,依佛願力,故易建立。」寂室是一個人名,但是因為我查了很多資料,查不到寂室到底是何方大師也不知道是出家人還在家人,因為資料我查不到,所以沒有辦法為大家介紹,我們只知道他是一個人名。寂室開示說:眾生廣泛的修學善業,唯依自力,就是只有依靠自力,修聖道法門,靠自己修行功德力,故難成就。想要成就道業很難。底下就講凈土法門容易了,這也是難易的分判。難行道跟易行道的判別。「若修凈土,依佛願力,故易建立」,所以兩相比較這樣的敘述方法,跟印光大師完全一樣,所以講凈土法門的容易,通常都必須要用,聖道法門的困難來做比較。

  底下就自力難成的道理解說,以及佛力容易的道理解說。先說自力難成的道理,「自力難成者,眾生心志劣弱,惡業厚重,以劣弱之心,敵厚重之業,是故難勝」,這樣的道理講得實在很好。我們學佛的人,如果好好的檢視自己的內心,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心志,確實很下劣,很陋弱。因為我們的心剎那變異不住,我們的心經常的在生生滅滅,就算去受戒發願也很快就忘記。或者自己所發的願,不願意去實行,形成了空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