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光大師文鈔摘錄原文
所言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可任緣。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則固無礙。否則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結成莫解之團,則險不可言。盡報投誠,乃吾人所應遵之道。滅壽取證,實戒經所深呵之言。(梵網經後偈雲,計我著相者,不能生是法。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但當盡敬盡誠求速生。不當刻期定欲即生。學道之人,心不可偏執。偏執或致喪心病狂。則不唯無益,而又害之矣。(三編·卷三·復念佛居士書·p749)
(2)念佛得病是消業
書中言念佛急進,中氣虛極,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當隨各人力量,隨便出聲默念,大聲小聲,皆無不可。何得一向大聲念,致令傷氣受病耶。然汝此大病,雖由傷氣而起,實無量劫來業力所現。以汝精進念佛之故,遂轉後報為現報,轉重報為輕報。即此一病,不知消幾何劫數三途惡道之罪。佛力難思,佛恩難報,當生大慶幸,生大慚愧,生大凈信。(增廣·卷一·復劉智空居士書·p221)
(3)治心火上炎
念佛閉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簾,(即所謂如佛像之目然。)則心便沉潛不浮動,亦不生頭火。汝念佛頭上若有物摩撫,及牽制等,此繫念佛時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若眼皮垂簾,及心向下想,則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滅矣。切不可認此為工夫,又不可怕此為魔境。但至誠攝心而念,並想自身在蓮華上坐或立,一心想於所坐立之蓮華,則自可頓愈矣。(增廣·卷一·復沈彌生書·p126)
二、白話譯文:譯者 慕藏
你說的決定要年內往生,這種想法不能執著。執著就成病,還可能導致著魔。念佛人,應當時時存著即將往生的心。如果自己的壽命沒到,也只能隨緣。倘若定個期限,一定要往生,如果工夫純熟,那還沒什麼。否則,單單這個追求的心,就成了魔根。如果這個妄念結成了解不開的節,那就十分危險了。業報盡了就投向凈土,這是我們所應該遵循的道路。斷自己的壽命而求得到成就,實在是戒經所深深呵責的事情。(梵網經後偈雲:計我著相者,不能生是法,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只要盡心恭敬,盡心至誠,求快點往生,不應該定個日子非要往生。學道之人,心不能偏執。偏執容易導致喪心病狂。這樣不但沒有益處,反而有害呀!——三編·卷三·復念佛居士書·p749
(2)念佛得病是消業
你在書信中說,念佛急進,中氣極虛,這是你不善於用心所導致的。念佛這件事,應該隨各人的力量,隨便出聲或者默念,聲音或大或小,都沒什麼不可以的。何必一直大聲念佛,使自己傷氣而受病呢!然而你得的這場大病,雖然是因為傷氣所引起的,其實是由於無量劫來的業力現前。因為你精進念佛,所以本來應該是將來報而轉為現在報,本來應該是重報而轉為輕報。這一場病,不知道能消多少劫三途惡道的罪苦呢!佛力不可思議,佛恩難以報答。應該生大慶幸心,生大慚愧心,生大凈信心。——增廣·卷一·復劉智空居士書·p221
(3)治心火上炎
念佛閉眼睛念,容易昏沉,如果不善於用心,有時還會遇到魔境。但如果眼皮垂簾(雙目微微的半閉,就象佛像的眼睛那樣)這樣心就會沉靜下去而不會浮動,也不生頭火。你念佛,頭上如果象有東西在撫摩或牽動的感覺,這是念佛時心朝上想,以至心火上炎所導致的現象。若眼皮垂簾,心向下想,心火就不會上炎,這個現象就消失了。千萬不要把這當成是自己的工夫,也不要害怕這是魔境。只要至誠地攝心念佛,並觀想自己在蓮花上或坐或立,一心想自己所坐所立的蓮花,病自然馬上就好了。——增廣·卷一·復沈彌生書·p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