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真信是真干,信佛真不容易

  【俾從大士前,能一瞻一禮,咸蒙勝地之歡。功莫京焉,義叵量矣。】

  到這裡才是一段。是說明本經的緣起青蓮法師給我們提出一個修學的總綱領,前面跟諸位報告過,果然能夠如理如法的修學,一定能夠脫離惡道的苦惱。如果將自己功夫更能向上提升,這就末後這一段。我們在菩薩面前『一瞻一禮』,瞻禮的含義很深,不是說你每天看菩薩形像頂禮幾拜,你就能得福,這個未必。要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連世間聖人都教導我們,「表裡一如」,你就得利益了。瞻禮是外表,外表很有禮貌、很恭敬內心要不相應,依舊是得不到利益。正如古人批評念佛人,念佛人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心裡還是胡思亂想,跟他講也是「喊破喉嚨也枉然」!同樣一個道理表面上對佛菩薩恭敬,心裡面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沒斷,那也是枉然,也是無濟於事。所以在瞻仰這當中的深義,就能夠想到菩薩經典中對我們的教訓,見到菩薩形像,聽到菩薩名號,就提起這一樁大事,立刻就想菩薩的教訓,這個瞻有功德了。「禮」是什麼?禮是奉行。想起來了、提醒了就立刻照做,這是禮。由此可知,瞻是提醒我們解門,禮是提醒我們行門,解行相應,落實在生活當中才能收到效果

  今天早晨達拉斯同修提出一個問題,說在佛七法會當中頗能攝心,回家之後,這個心又散亂了,妄想雜念又起來,這是怎麼回事情?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古今皆有。所以學佛的人,學一生都不成就,還得要等來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哪一個人不是這樣?佛經說得沒錯,每個同修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在用功努力都在修行無量劫搞到今天,今天我們想想,我們成就在哪裡?不能成就原因在什麼地方?沒有放下,不肯放下。為什麼不肯放下?事實真相還不夠透徹、不夠明白,依舊迷惑在虛幻境界之中,是這個因素造成的。如果你真的把這些依正庄嚴的幻相看清楚了,這些現象佛講得很好,是「夢幻泡影」,我們也聽得耳熟,可是總沒有把它看成是夢幻泡影,總以為它是真實的。所以在生活當中做不到自在隨緣,還是攀緣,還是依照自己妄想煩惱生活,沒有把這個舍棄。佛教我們放下放下這個,但我們沒放下,我們把妄想煩惱放下之後,我們的生活就依智慧了。

  這個道理說起來,我們也不能說不懂,我們也懂,甚至於我們自己也會說,為什麼做不到?兩個因素第一個,自己業障習氣太重,不知不覺起現行;第二個,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沒有透徹的認識,有一點認識但不夠透徹,所以依舊起不了作用原因這個地方經文「一瞻一禮」的甚深義趣不知道,以為自己依教奉行了。我見到佛菩薩形像,我都恭敬瞻仰,我都恭敬禮拜,好像我都做到了,可是經上講這么多的利益功德,我沒有得到,於是還懷疑,對聖教起了懷疑,佛經上講得不太可靠,不是真的,大概都是勸人為善生起這個念頭的人多,自古以來太多太多了!這是什麼一回事情?以自己的觀點,以自己的想法看法,推測佛菩薩的教誨,這個人對於聖教沒有信心,還是相信自己的妄想妄念。《華嚴經》上教導我們,「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不能建立,這怎麼能成就?信心這樁事情實在是真難!

  我出家兩年才受戒受了大戒當然第一樁事情回到台中看老師,感謝老師的栽培。見到李老師,李老師看到我來,第一句話就跟我說:「你要信佛。」我都聽呆了!我學佛七年出家,一剃頭就教佛學院,沙彌也沒有受過,剃了頭,白聖法師就找我到三藏學院教書。我是出家就開始講經,兩年以後受戒,我教了兩年,講了兩年,李老師一開頭就說「你要信佛」,我感到很茫然,我怎麼還不信佛嗎?他就給我解釋,告訴我信佛難,有多少和尚活到七老八十,死了還沒信佛。「信」的標準是什麼?解其理行其事,這才叫信佛。你對於佛講的道理沒有透徹了解,沒有做到,你沒信佛。我們這一聽,才懂得老師講「信佛兩個字的標準,想想真的不容易!以後我講經,講到這個「信」字,我就有好多種講法。「迷信」,他也信佛了,對於佛的理論一竅不通,他信了,這叫迷信,迷其理好像他也信,這是一種。第二種「強信」,勉強信。第三種佛家講的「正信」,正信對於理論多少明白一點,為什麼信佛,他有個理論依據,理解得愈深,他的信心也就愈深,這屬於正信。真正能夠透徹了解而行其事,真乾的,那叫「真信」。李老師信佛標準是真信,連我們一般講正信都不包括在其中,真信,真信是真干。所以這么一說,我們就理解了,信佛真不容易!

  信心具足這一生當中必定有成就,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必然是如其修因,證得果報。凡是依照經論方法修行而不能夠證得你要是細細去研究它的因素第一個因素還是信心具足,可見得信心真的不容易。難怪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為我們要細說,否則的話,我們把這個字看得太容易,看得簡單粗心大意忽略了。沒有真信就不能有切願,願怎麼會發得出來?沒有切願,你在生活上點點滴滴,跟佛的教誨就不可能相應。念佛,大家只知道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知道念佛的深義、廣義。深義,穿衣吃飯都是阿彌陀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一樣不是念阿彌陀佛,這樁事情我們在講席當中也講得很多。「念」是今心,不是口念,就是你現在的心,你現在的心跟阿彌陀佛完全相應,這叫念佛;豈不包括我們生活當中點點滴滴?你心裡頭真有佛,你跟佛心、佛願、佛行完全相應,這才叫念佛,這才叫禮佛、才叫瞻佛。

  地藏經玄義  (第五集)  1998/12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4-014-0005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