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助念時要把亡人看作自己的父母、最親的眷屬

  【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經文講到這個地方說到念佛滅罪,這樁事情我們要仔細體會佛在經中所說的,決定不可以粗心大意望文生義,那就錯了。其實世尊在本經前面,給我們舉了二個很好例子婆羅門女、光目女,她們的先人都是造作極重的罪業,墮落在地獄,承蒙孝順女兒來幫助她。用什麼方法幫助?佛的教誨都是念佛法門。是不是像我們平常這樣念念佛就可以滅他的罪?就可以讓她地獄裡面超生?不可能的,這是決定辦不到的。要怎樣念佛才真正有效果?要像婆羅門女、光目女那樣念佛才管用。

  所以我們去助念,助念要是有無心,沒效!助念的人在助念當中能夠得功夫成片,能夠得一心不亂,那個人就超度了,道理在此地,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如果這個人不造業、不墮落,幫他念佛的人心就沒有那麼虔誠,因為看到他造罪業、墮落,以極虔誠心來念佛給他迴向,來幫助他,這樣自己把境界提升,自己原本是個凡夫,現在做了菩薩。你為什麼作菩薩?是因為造作罪業的人幫助你,給你做上緣你想想看光目女、婆羅門女她的母親要不造罪業、不墮落,她怎麼會有成就?她不可能有成就。所以這個成就的緣是造作罪業的人幫助她,幫助她超凡入聖你說這個功德多大!

  大慈菩薩講,你勸二個人念佛往生,比你自己修行功夫大多了。那二個人為什麼能往生、為什麼能作佛?是你勸他的。你勸一萬人、十萬人,那些人念佛都不往生你沒辦法,你得不到好處。他真正往生作佛了,他為什麼作佛?因為你勸他作佛的,他真做了佛,你的功德才大,要懂這個道理。絕對不是說你勸多少人念佛,這個效果不大,你所勸的那個人他真念佛、真往生你要勸十幾個往生,大慈菩薩講你的福德就無量無邊。你要勸上一百個人、一千個人,那你真的就是菩薩再來。所以這里頭一定要辨別清楚,絕對不是我們建個道場,這里有幾千人、幾萬人在這念佛,那個不作數。是要真正得一心、真正得功夫成片、真正得往生,以這個為標準。此地經上講的也是這個標準你能想到這個標準,經上講功德利益我們就不會懷疑,就曉得這是真實的。

  婆羅門女、光目女是為自己母親,這樣誠心誠意去念佛迴向幫助她。同樣一個道理,如果我們跟臨終的人陌生跟他並不熟悉,遇到這個機緣,我們幫他助念,助念的心態也要把他當作自己極親的親人,以極真誠的心去念,存亡兩利,我們自己得利益、他也得利益。如果是敷衍了事,自他都得不到利益,那個利益就是前面跟大家所講的「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現前的業報轉不過來,這是我們在《地藏經》上得到的啟示。知道佛說話的用意,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一般這些超度佛事有沒有效果,就要看主持超度這個人有沒有真誠恭敬心,果然有真誠,把亡人看作自己的父母,看作自己最親的眷屬,以這種心態超度,有利益。如果把他看作別人,與自己根本不相關,利益很薄,道理在此地。同樣做這樁事情效果完全不相同,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今天這段經文說,『何況眾生,自稱自念』,這是為自己修,這不是為別人,這在什麼時候?這在自己身體健康強壯的時候,要為自己修福,要為自己積功累德,這比什麼都重要。人來到這個世間是來干什麼的?為什麼而來的?有幾個人曾經想過這個問題?或許有人想過,但是我們再要問有幾個人認真的想過?那就少了,認真想這個問題,這個人就覺悟了。世間有不少聰明人,特別是一些哲學家、宗教家,想過這些問題比較多,有沒有答案?始終沒有一個合情合理的答案。正因為如是,所以佛才出現在世間,為這些聰明人解決他所希求的問題,給他正確答案

  人,生到這個世間來,佛給我們說「酬償業報」,你過去生中造的業,你造的善業你來享福,你造的惡業你來受報,這是給我們說出,六道眾生捨身受身的事實真相。這個相不好因緣果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搞這些事情,所以佛經上常講「生死疲勞」,「可憐憫者」,真正是可憐可憫。聰明人想到這個問題,為什麼來?來干什麼?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感動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為我們解答這些問題,真的覺悟這四個問題就圓滿的解決了。覺悟的人曉得,利用我這個業報之身,我們要干超凡入聖的大事,做人生徹底的解決,這就有意義有價值

  要了這個問題,必須先要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地藏經》給我們六道輪迴真相給我們地獄餓鬼道的真相,這裡面業因果報理事性相都有說明,明了之後我們就有辦法超越,這是我們人生一樁大事,算是你學佛真正成就了。在無量法門裡面,《地藏經》所提倡的念佛法門,唯有這個法門最有效果、最穩當最快速、最方便,問題是我們要真念。真念是一切時、一切處心中有佛,這叫真念;真念不一定掛在口上。心如佛心,佛的心是什麼樣子?《金剛經》上給我們得很好,「無住生心」,那就佛心,無住是清凈佛心清凈,一塵不染。惠能大師所講「本來無一物」,那是無住。生心是生大慈悲心,關懷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生心。「生心」跟「無住」同時,這裡面沒有分別、沒有界限,「無住」不礙「生心」,「生心」不礙「無住」,這是華嚴經》上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凡夫麻煩處,「生心」就妨礙「無住」,「無住」決定妨礙「生心」,我們去關懷別人,心就不清凈要想心地清凈那就絕對不要關懷、不要管人的事情這是凡夫,二個不能合一。我們要學的就要學這個本事,這兩者是一不是二,關懷又清凈,真正做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我們要認真學習的。

  事做得圓滿,心裡面乾乾凈凈,一塵不染,為什麼?因為我們徹底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現象怎麼現起的?《華嚴經》上說得明白,「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都是自己,離開心識之外,無有一可得。這個理透徹了,你就能夠「在塵不染」,才能夠契入事事無礙。這要功夫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煉,鍛煉的時候就進進退退,進的時候是鍛煉,如果一發現自己還有染著,趕快退回來,退到哪裡?退到無住。心定下來再試一試,試試不成功就退回來,慢慢在這里求進步,菩薩三大阿僧祇劫修成圓滿就是這個方法。到真正能夠有把握保持清凈不被污染,你才可以放手去幫助一切眾生,這通常是什麼境界?圓教初住以上。換句話說,十法界裡面的菩薩都還不行,都還常常照顧自己的清凈心。幫助別人決定不失清凈平等、覺。換句話說,清凈平等、覺是我們的依靠,是我們的底限。一旦發現清凈、不平等,趕緊就回頭,這非常非常重要。自己實在沒有這個本事,老實念佛求生凈土,到了西方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再回來幫助眾生不遲,這是智慧的選擇。

  所以這個地方勸勉我們,趁著自己身體健康強壯「自稱自念」,「稱」就是口念,「念」是心裡頭有,心裡面真正有佛叫念,念是今心,稱是稱名,是口裡頭念出來,稱跟念不一樣。稱跟念相應就有利益,稱跟念不相應,那就是常講的有口無心,有稱無念。口裡阿彌陀佛,心裡面胡思亂想,有稱無念,這個不行。稱念合一就是心口合一,那『獲福無量,滅無量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功德在哪裡?全部的經文名號是個題目。《無量壽經》,古人翻譯的五種譯本裡面,有一名字就叫《大阿彌陀經》,所以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經的題目,他的功德全部經文所說的。念這句名號心裡面就要想這部經裡面的教誨,佛給我們講的道理給我們說的教訓,教我們怎樣生活、處事、怎樣待人接物一句名號統統想起來,這才管用。如果單念這一名號,跟自己生活言行毫不相關,那這個名號沒用處,正是古人所講「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古大德常講要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什麼相應?跟經義相應,你念這一阿彌陀佛,跟《彌陀經》經義相應,跟《無量壽經》經義相應,這叫念佛,所以他真的得福、真的滅罪,福報真是無量。

  這個地方一絲毫誇張都沒有,句句說的是實話。我們讀了、聽了不相信是因為你自己不會念,你念得不相應。果然相應了,你看到這個經文就會相信,你不會懷疑了。這是在無量法門裡面,這個法門特別殊勝,為什麼?這個法門是個圓滿法門,一稱佛,無量無邊的功德都在其中,一分缺陷都沒有,學其他的法門功德固然很大,裡面還是有缺陷,不能包括這么完整,一稱佛,這是圓滿滿的包括了。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三十五集)  1998/5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4-012-0035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