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殺、盜、YIN這種習氣,你若不滅,將來怎麼樣呢?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

  「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每一個眾生如果不斷殺、盜、淫這三種的罪業,他都有私自所造的業。

  「因各各私,眾私同分」:因為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造的罪業,眾人和自己所造的業集中到一起,這叫「共同分」。共同分,「非無定處」:這不是沒有一定地方。不是沒有一定地方就好有一定地方;但是這個有一定地方,也是「自妄發生」:由妄發生出來的。

  「生妄無因」:可是那個「妄」,它沒有一個自體——就是「沒有自己」,它沒有一種子它是虛妄的嘛!虛妄就是不實在的。

  「無可尋究」:所以你也就不著它,找不出來一個根了。由虛妄而生,所以就虛妄而滅,你一定要找,追究它的根,找不著的。本來這來源是沒有的,就好像人這影子,只是一個影子你說影子從什麼地方來的?不錯,從身那兒來的。但是它並不是長到身上的,它只一個虛妄影子而已。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

  「汝勖修行」:釋迦牟尼佛教阿難勖勉這修行的人,說,你告訴他們,「欲得菩提,要除三惑」:想要得著這菩提覺道的,要把三種的迷惑除去。什麼是三種的迷惑呢?就是這殺、盜、淫。

  怎麼又不叫它三種業,而叫它三種惑呢?就因為你迷惑不了,你不明白它,所以才造這殺、盜、淫業;如果你明白,就不會造這殺、盜、淫的業了;所以又叫三惑。

  「不盡三惑」:怎麼叫不盡三惑呢?就是你不把這三惑斷盡了你還有少少這三惑在里頭存著,什麼呢?你殺生、偷盜、邪淫三種的惑,你如果不把它盡了,「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你縱然就得到這小小的神通、小小的智慧,這不是無為的神通,而是世間有形有相有所作為的這種的功用都是著相的這種神通

  「習氣不滅」:殺、盜、淫這種習氣,你若不滅將來怎麼樣呢?「落於魔道」:所以我說某某修行人是魔王也就是這個!他也不戒殺生也不戒偷盜,又不邪淫,怎麼可以得真正的智慧呢?不可以得的!

  「雖欲除妄」:這種的人,他雖然想要除妄,可是他妄上又加妄了。怎麼說呢?本來他打個妄語,本來他說得不對,他又說他沒有打妄語你看說了一個妄語又說沒有打妄語這就是妄上加妄了。已經說妄語就不必辯了,承認就算了,這只有一妄語;他又說他沒有說妄語這就說了兩個。所以他想除妄,「倍加虛偽」:這更加假的了!這罪業更多一點。

  「如來說為可哀憐者」:如來說,這種人哪,盡不做真事,這真是可憐愍者啊!「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你這種惑業,是你自己的虛妄造成的,這不是菩提過錯。所以你不能說:「喔,如來成佛了,怎麼又會起妄呢?」你這樣講是錯誤的。

  「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作是說者,名為正說」:像這樣講的話,這就是合乎佛法的。「若他說者,即魔王說」:要不是這樣的說法這就是魔王說法

  所以你就要分別清楚,魔王所說的法,就是自己造一些個虛偽。譬如這件事情他知道,他說他不知道;不知道的,他又說他知道;這樣叫打妄語

  修道的人,直心是道場,一切都要直心,不要有委屈相。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無論修什麼妙法

  如果身口意三業不清凈

  便不會有成就

  就是最有靈感的《大悲咒》,

  你修它,也不靈了。

  為什麼呢?

  因為身口意三業不清凈

  所以要懺悔,令身沒有殺盜淫;

  乃至在你的意念

  也沒有殺念、盜念、淫念;

  口裡也不要說殺生的話,

  教人偷到的話,

  或是叫人姦淫的話。

  要把身口意都懺悔清凈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