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行檀度
靈源曰:「近世作長老,涉二種緣,多見智識不明,為二風所觸,喪於法體。一應逆緣,多觸衰風。二應順緣,多觸利風。既為二風所觸,則喜怒之氣交於心,鬱勃之色浮於面,是致取辱法門,譏誚賢達。唯智者善能轉為攝化之方,美導後來。如琅琊和尚,往蘇州看范希文,因受信施及千餘緡,遂遣人,陰計在城諸寺僧數,皆密送錢,同日為眾檀設齋。其即預辭范公,是日侵早發船,逮天明,眾知已去。有追至常州而得見者,受法利而回。觀此老一舉,使姑蘇道俗,悉起信心,增深道種。此所謂轉為攝化之方,與夫竊法位,苟利養為一身之謀者,實霄壤也。」(與德和尚書)
(原文大意)
靈源惟清和尚說:「近來稱善知識做長老的人,一旦經歷兩種境風,便發現他們修行尚不到家,被這兩種境風所觸動,以至於喪失真如法體。哪兩種境風呢?一是遇到不如意的逆緣,多觸發衰風,產生煩惱忿恨,二是遇到稱心如意的順緣,這時多觸發利風,產生貪愛欣喜之情。既然被衰利二風觸動,那麼喜怒交攻於心,鬱勃之色浮在臉面,得到則興高采烈,失去則鬱鬱寡歡,一定會被具法眼的賢人達士譏訶誚責,使法門蒙辱。只有大智慧的人遇到這種境緣權作攝受教化的方便,善引後進。如琅琊和尚往蘇州拜訪范仲淹,范氏曾向琅琊和尚問道,這次特意布施錢千餘串。琅琊和尚派侍僧暗中打探蘇州城內各寺僧人數目,把干余串錢悉數分送各寺,不令人知其不愛名利,然後在同日設齋向眾檀越辭行。他先向范仲淹辭行,第二天一大早開船,等到天亮,大家才知道和尚已走。有人為了能再看和尚一眼,追至常州才見到,深得法喜而回。看此老這一番舉作,使姑蘇道俗同發信心,增深道種,這真可稱為善用境緣攝化的一大方便,較之那一些私竊法位、苟求利養只為自己一身圖謀的人,真是天地懸隔。」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