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五種層次的布施培福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大迦葉,……其有施者,無大福、無小福;不為益、不為損。是為正入佛道。』

  ——《維摩經.弟子品第三》

  普施眾生是『福』行,不為益損是『慧』行。

  凡夫眾生人做好事之後,總希望獲得回饋,種大福希望得大福報,甚至種小福也希望得大福報,一般佛教徒也是如此的。有些人等而下之,更是為了求福而許願,或為求事業順利、仕途通達,或為求兒女學業精進,或為全家消災免難,而在佛、菩薩、神前許願祈求,如能滿願便去還願,做某些好事。這等於是先貸款後還錢;幸好佛菩薩慈悲,沒有要求以任何物品做為信用抵押,就先給與貸款。這是布施心的第一個層次

  另外也有先做好事,但希望好人好報,種善因得善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還希望種一粒瓜能得十粒瓜,種一粒豆能得百粒豆。這是二種層次的人

  有些人是自願做好事善事,並且很認真地做,心甘情願地做,他們做義工不求回饋,以為做義工的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一份獲得,這種觀念在歐美社會已在流行,在我們國內則尚未十分普遍。這是第三層次

  有些人種瓜不為自己,種的瓜是要分享給他人,沒想到是為自己,種的時候也不預期有多少收獲,收獲多福報多大家分,收獲少表示大家福報少,一樣大家分享。這是第四層次

  無所求布施

  另一些人的境界高了,他們只管用心種瓜,收成之後與大家分享,卻不覺得自己做了這些事有什麼了不起,心裡全然不留痕跡;萬一沒收獲是因緣成熟也不覺得有什麼大不得了的,把行善布施過程當作就是修行。只知道這是學佛菩薩的人應該走的路,所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做一天人就應勤勤奮奮地努力,盡人應盡的本分,至於有沒有回饋、有沒有收獲,不用計較、不用執著。其實,若以無所求布施者,皆有大福,心大福也大,盡心盡力行布施供養不求大福,不求小福,不考慮個人利益損失,便是菩薩無相行。能夠布施的本身,便是大福德行。這是第五層次

  經文『其有施者,無大福、無小福;不為益、不為損』,就是以上所講的第五個層次

  一般人不容易一下子就到達第五個層次,不過至少應做到第三或第四層,請諸位試試看。如果老是停留在第一個層次的話,等於沒來聽經,第二層次則是聽經沒聽懂,第三層次表示已經在學習了,第四個層次、第五個層次是已經是聖者,乃至已到達佛果程度

  ——摘錄自《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