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如果物質能帶來真正的快樂,經濟就不可能飛速發展

  摘自《了煩脫俗》

  我們當然並不認為貧窮就會幸福,當一個人窮困潦倒沒有飯吃,肯定快樂不起來的。物質擁有不是錯誤在我們來講,這就是福報

  釋迦牟尼佛傳法時,給孤獨長老就是當時印度的一個大富豪,想請佛陀到他那裡長住,他會提供一個地方精舍,即講經說法地方。當時的國王叫明光王,中文翻譯「蕎沙拉王」。給孤獨長老看上祇陀太子這個最美的花園了,方圓幾十公里都很平坦,很漂亮

  他就去向祇陀太子請求:「我想捐一個精舍好讓釋迦牟尼講經說法你能能把的花園出讓給我?」 祇陀太子把自家的花園打造得那麼漂亮,哪裡捨得,就想:大家都是很好朋友,一個是王子一個是富豪不給吧,好像不給面子,給吧,又不願意。祇陀太子隨口就說:「不行,除非你用黃金鋪地。」

  這下好了,給孤獨長老本來就很富有。「給孤獨」就是為所有貧窮人施捨食物的意思。凡是印度發生飢餓、災難,所有的人都可以去找他,他的門口永遠是吃不完不完他就是那樣富有。

  他就請人在祇陀太子的花園鋪黃金,真的把整個花園鋪滿了。祇陀太子一看,非常驚奇:這怎麼得了,不給不行了。這個給孤獨老太有福報了,隨便說一說,他都可以做到,我還隨喜一下他的功德吧。祇陀太子就說:「這樣吧,既然你把黃金鋪地了,我就把錢收下來。還有很多參天古樹長在那裡沒法鋪黃金的,算我捐給釋迦牟尼佛。你不要把我名字全拿掉,留下我的名字。」後來此處就取名「祇陀太子花園給孤獨長老精舍」。

  這是佛教史上釋迦牟尼講經說法呆得最久的地方,前前後後加起來有二十八年。你看,一個佛教徒用他的財富去造精舍釋迦牟尼佛沒有阻止,這表示什麼呢?一個人有能力賺取很多的金錢,他願意去做上供下施,都是好的,因為這是他的福報

  有錢有福是好的,我們講的是要有貪欲

  當你為了擁有金錢名利權力而去拚命爭取,你會得很痛苦,隨著擁有的越多,越來越痛苦痛苦原因,就是當你為了你的貪欲去爭取,你還要傷害別人,還要做很多不好事情。當你沒有的時候你嫉妒,當你擁有的時候你傲慢這一系列的痛苦的根源就在那兒。

  在你追求這一切的過程中,如果對別人造成傷害,給你周邊的人帶來痛苦,特別是讓你自己內心痛苦,那麼這件事就是錯誤的,不可再去追求。在你追求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帶給你帶來快樂也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那麼你當然可以去繼續追求。

  (如果物質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那麼經濟也不可能得到飛速發展。這是一個辯證的關系,一切以物質基礎為決定的條件都在人心價值的體現。經濟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需求的供應。這種需求來自於哪裡,人心的不滿足。所以,這么看來,在我們過度追求物質的時候,也說明我們的內心是有所滯後的。這種殘缺的不安全感,是我們奮力尋找外物的動力。心不安定,怎麼可能去給快樂一個准確的定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