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願力和貪念的差別

  學佛人常說:「不可貪心!」但不貪心,不代表不可以發善願。願力和貪念有什麼差別?貪念是在善事之前,先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願力是為了利益別人,先為別人著想,再想到自己。

  而發願迴向差別是什麼?

  是有沒有完成善根發願,是還沒有善根之前,為善根設定的目標迴向,是將已經完成的善根,賜予一切眾生,或轉入完成自己目標的願力。也就是說,還沒有善根之前的願力,稱為發願;完成善根之後的願力,稱為迴向

  很多高僧大德前世沒有好好迴向發願這一世變成了凡夫俗子。有些高僧大德在這一世沒有因緣利益眾生,也是過去生沒有發願之故

  直貢覺巴仁波切說:「二資如意寶,若無發願拭,不生希求果,故當勤迴向。」意思是,智慧福德二種資糧,就像能滿足願望如意寶,但若沒有以發願之布來擦拭,就不會產生我們所需求果報,所以修行人一定要精勤迴向

  同樣的,如果我們為父母親戚朋友佛事,或為往生者作超度不作迴向,他們就得不到利益只要你迴向,他們絕對可以因為佛法而受益。

  佛經里,也有很多對亡者作功德迴向典故。以前,印度廣嚴城的居民,迎請佛陀第二天到城裡應供午齋,佛陀答應了。居民離開之後,有五百個餓鬼來請求佛陀,希望能將廣嚴城人明天供養功德迴向給他們

  佛陀明知故問:「你們是誰啊?為什麼要把別人的功德迴向給你們?」他們說:「我們是廣嚴城居民已經往生父母們,因為生前太吝嗇,自己不布施也不讓別人布施,墮入了餓鬼道。我們的子孫現在要作功德,希望能把功德迴向給我們。」

  佛陀就說:「那麼,你們明天一起來作迴向吧!」他們說:「我們是餓鬼長得非常醜陋,十分羞愧,不敢現身給他們看。」佛陀說:「以前你們造惡業的時候,都不覺得慚愧,為什麼現在惡報成熟餓鬼之身,才感到羞愧呢?如果你們不來,我就無法把功德迴向給你們。」餓鬼們回答:「那麼我們一定會來。」

  第二天,當佛陀應供完畢,問廣嚴城的人們:「我可以將功德迴向給一群你們看不見的眾生嗎?」他們說:「是什麼樣的眾生呢?」佛陀馬上用神通力,召來所有的餓鬼,他們一看,全都受到驚嚇跑開了佛陀叫他們回來,說:「你們不要害怕,這些都是你們過去往生父母家人,如果功德迴向給他們,他們就能得到解脫,你們願不願意呢?」大家一聽,當然都願意。

  最後,佛陀餓鬼的名義迴向:「此施諸善根,願彼利餓鬼,離餓鬼劣身,獲得善趣樂。」結果當天夜裡,那些餓鬼死了,轉生到三十三天。

  密勒日巴尊者也說過:「深山中靜修的大修行者,和世俗供養的大功德主,兩者都有成佛因緣,這種緣起的精要即是迴向。」只要他修行供養時,都有迴向,兩者都會得到同等的功德

  事實上,作迴向的自己、被迴向對象、所迴向善根等三者,體性上並非實有;以這樣三輪體空,無執著無相迴向,是真實勝義的迴向。如果對這三者之一,有所執著迴向則是清凈的,是「具毒迴向」。

  如《彙集經》上說:「有如食用美食雜諸毒,佛說緣於善法亦復然。」吃了雜毒的美食,一定有傷害,而實執就是毒,如果迴向時有實執,就會損害善根。所以,佛陀說緣於善法而迴向時,一定要以三輪體空攝持。

  但我們是初學者還沒有能力以無分別的智慧,作清凈的勝義迴向,若能以諸佛菩薩方式迴向,就和三輪體空沒有差別

  如《三十五佛懺悔文》說:「過去諸佛如何迴向未來諸佛如何迴向,現在諸佛如何迴向,我亦如是普皆迴向。」《普賢行願品》也說:「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總之,要讓所行的善法,變成無上菩提的因,訣竅就是結行的迴向。所以我們應該修持廣大的迴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