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他是頭陀第一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

  序品第一(分三)

  a1 序分 a2 正宗分 a3 流通分

  a1 分二

  b1 通序˙通敘跡本二門˙六種證信序 b2 別序

  b1 分三

  c1 標信與聞 c2 時主及處 c3 眾成就

  c3 分二

  d1 列眾 d2 總結眾集

  d1 分三

  e1 聲聞眾 e2 菩薩眾 e3 八部眾

  e1 分二

  f1 比丘眾 f2 比丘尼眾

  f1 分二

  g1 無學眾 g2 有學眾

  g1 分三

  h1 舉列標數 h2 明位嘆德 h3 列名總結

  今h3

  方才講這個「頭陀」,頭陀,在中國一般人稱頭陀僧;究竟頭陀兩個字怎麼樣解釋?不要說普通人,就是那些有學問的人,若沒有研究過佛學的,他也不懂,就只知道叫做頭陀僧。頭陀梵語,譯為抖擻;抖擻精神就是我們打禪七時,我常常講的「打起精神來」。這個打起精神,就是要你不怕苦、不怕難,愈苦愈來干,愈苦愈去做,像迦葉祖師那麼樣;你看!迦葉祖師那麼老了,還是行頭陀行。抖擻精神,這分出十二個種類的頭陀行:

  第一,著百衲衣。就是講的穿衣服。穿什麼衣服呢?衲衣;衣服上,左補一塊補丁、右補一塊補丁,補得補丁不知道有多少這叫百衲衣,又叫糞掃衣。

  怎麼叫糞掃衣?這衣服是怎麼樣做成的?這是一般人不願意穿的衣服把它丟到垃圾里;那麼出家人就垃圾里邊,把這些爛布從垃圾裡面的糞土裡撿起來,把它洗凈了,又縫在一起,做成了衣服來穿,這叫糞掃衣。穿這種衣服有什麼好處呢?若講好處,是太多了;若講它不好也不少。怎麼說太多了?你穿上這個衣服,自己不起貪心,就滅自己的貪心也不會說:「你看我穿這個衣服漂亮!最值錢!」沒有這種驕傲心,就把自己的貪心制住了。旁人一看你:「哦,這個老修行,穿這么破爛的衣服,不穿好衣服!這才真正是個修道的人,我們都應該照這樣學!」這是息滅人家的貪心;因為你這種的影響力,就令其他的比丘也都發起道心來了。所以既止自己的貪心,又息人家的貪心,這豈不是好處呢?這好處你說能有限量嗎?所以說這個好處太多了!

  那麼說到好處不少,什麼好處?你穿這個爛衣服,打劫的土匪一定不搶你的。就像一九四八年,我在南華寺的時候,有土匪來搶南華寺;他們把門砸開了,一進來,就向我要支票。我說:「你看我穿這樣的衣服,像個有支票的人嗎?」他一看我穿這衣服──那時不是像現在穿這樣的衣服也沒有破。那時候穿的衣服,就是在我母親墳上守孝時穿的那一件;以後守完了孝,我就永遠穿那件衣服,紀念我母親。因為那件衣服得很厲害,所以我在東北時,是凡我的皈依弟子都要給我補一塊一吋丁方這么大的補丁;誰皈依我,就給我補一塊,所以就補得很多。

  在南華寺,土匪一看見我穿那件衣服,我叫他到房裡去:「我房裡有寶貝,你到我房裡去拿!」他也不去我房裡搶了。那時,我房裡真有兩個「寶貝」──活寶貝是沙彌;他們兩個那時候還是小孩子。所以土匪不搶你的!再有,那有錢的,就離你很遠;還有一點最要緊的,這女人你也很遠的。你修道,總穿著那麼一件衣服就有一股「很香的」那個香味;可是這個香味,令一般女人認為就是臭味,所以就非離你遠一點不可。所以,穿糞掃衣有這么多的好處我也不完

  第二、但三衣。但,就是僅僅的;就只有三衣,沒有其他的東西。所謂「身邊無礙物,自無煩惱生」;行頭陀行的比丘,只許可預備三衣。三衣:

  (一)祖衣:是三衣中之最大者,又叫大衣;梵語僧伽梨,譯為二十五條衣。這二十五條,每一條有四長一短,合計起來是一百二十五格,這表示是種田的「田」相,所以又叫福田衣。若入王宮、升座說法托缽乞食的時候,都可以穿這個祖衣。

  (二)七衣:七條二長一短,共二十一格,梵語是郁多羅僧,譯為入眾衣。怎麼叫入眾衣?比丘禮拜、誦經、齋會、聽經聞法時,要穿這個衣。

  (三)五衣:五條一長一短,共十格,梵語是安陀會,譯為作務衣。作務,就是做工,服勞執役;一切時、一切處,都可以穿這個五衣。

  要行頭陀行的比丘,應該僅僅有這三衣。所謂「三衣缽具」,在拜墊上的這個布,這叫「具」;比丘吃飯的碗,這叫「缽」。這是十二頭陀行里,穿衣服兩種。那麼除了穿衣,再重要的,就沒有重要過吃飯──人最重要的是穿衣、吃飯,吃飯又比穿衣服重要。所以在吃飯上,有五種頭陀行。

  第三、乞食。就是去托缽乞食,又叫常乞食。常乞食,就是每天到吃飯的時候,去乞食,自己不做飯吃要吃現成的──人家做好了,你到那個地方去乞。在暹羅(泰國)、緬甸、錫蘭,這個齋主做出菜飯,都預備一碗放到一邊;哪一個和尚先來到他這兒乞食,他就跪到地上,把這一齋飯頂到頭上,然後倒進你缽里,之後還叩三個頭這是供養三寶暹羅緬甸、錫蘭,每一個家庭都是樣子供養三寶

  第四、次第乞。就是不揀擇。就好像《楞嚴經》上所說:「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後檀越,以為齋主,不問凈穢,剎利尊姓及旃陀羅,方行等慈,不擇微賤,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阿難尊者拿著缽,他心裡就想,誰給我這個齋,那就是我最後的齋主。也不管是乾淨的、不乾淨的,也不是有錢的剎帝利,或者是最貧賤的旃陀羅種人;不問貴賤,不問他是有錢的、沒有錢的,這樣的去乞食,給一切眾生無量功德。次第乞食,就把你這種分別心沒有了;行平等,給眾生有種福的機會,沒有一種揀擇心,這就是大公無私。

  第五、日中一食。就是早上也不吃東西晚上也不吃東西,只有中午吃一次。日中一食是很好的,可惜不容易做得到。為什麼?民以食為本;這一切人都想吃東西都有吃東西的食慾,餓一點,就想吃東西了。

  早起也餓,晚間也餓;所以好是最好,不容易做得到。好什麼呢?節省很多麻煩;你少吃兩餐,就少大便、小便幾次。「日中一食」這種的功德,說也說不完的;總而言之,你少吃一點東西,就少一點麻煩;吃得太多了,麻煩就會多了。

  尤其在比丘吃飯的時候,要有三種的念、五種觀想。這三種的念,是什麼呢?

  (一)願斷一切惡:把一切的惡都要斷了。

  (二)願修一切善:願做一切的善事

  (三)願度一切眾生:願把一切眾生都度得離苦得樂

  又要有五種觀想,是什麼呢?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第一,要算計算計所吃的東西,需要多的人工,才能把它做成?好像這一粒米,把它播種到地里頭,又要栽培、灌溉,然後收割回來碾──現在是用機器,以前是用碾磨──把它的皮蛻去,然後做成飯,才能吃。你算計:這經過多少的功夫,才能成這一粒米呢?所以要量彼來處。中國古人有這么幾句話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在中國,以前都是那個老法子,用鋤頭鏟地;在天氣正當熱,太陽正當頭的時候;汗滴禾下土,這種田人的汗,像水似的,滴答滴答,滴到田裡邊的土上。誰知道這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都是從辛苦中得來的。

  所以我們任何的國家、任何的民族,對物質都應該節省;應該愛惜物質,不要隨隨便便,把有用的物質都給糟蹋了!應該想它的來處不容易。為什麼現在世界上有國家沒有飯吃?就因為糟蹋的東西太多了,所以就沒有飯吃。我們信佛的人,尤其對於因果上,特別要小心、要注意,不要糟蹋一切的東西。這飲食財物你能用就用,不能用的,可以給旁人用,不應隨便給糟蹋了。所謂「廚中有剩飯,路上有飢人」,我們家裡有剩的飯,外邊卻有餓的人;應該給沒有飯吃的人吃,不要糟蹋了。所以在吃東西的時候,要想它的來處是不易的。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忖,是度量度量,就是想一想;想一想自己有什麼德行,能應十方的人供養?全缺,自己德行夠不夠,是全、是缺呀?要是德行不夠,就要趕快用心修道。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防心,要防備自己這個心;離過,要離開過錯。離開什麼過錯呢?離開貪、瞋、痴這三種過錯吃東西時,不要貪,不要說這個東西好吃我就多吃一點,那個東西不好吃我就不吃它,要平等飲食,不要分別好不好味道

  (四)正事良葯,為療形枯。在比丘吃飯的時候,要做什麼觀想呢?要作葯石想:為什麼我要吃這個東西呢?這就是真正的葯品!我如果不吃這個葯品,我這身體就乾了,就會不能生存了。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我為什麼要吃這飯呢?哦!我想用功修道,如果我不吃飯,站也站不住了,坐也坐不穩了──睡覺可以的,但也不是一個修道的辦法;所以我想要修道,就不得不吃這個東西

  比丘吃東西的時候,都應該有這三念、五觀。這是日中一食,這種好處太多了!

  第六、節量食。節,就是有節制;量,就是有數量。吃東西,不要說這東西好吃,吃完了又想吃、吃完了又想吃,這就沒有節量了。無論怎麼樣好吃的東西,我每天若吃兩碗飯,我一定就吃兩碗;不能說這東西不好吃,就只吃一碗,好吃的,就吃三碗,自己就沒有一個節量了。每一個行頭陀行的出家人,本來吃兩碗可以飽,現在我就吃一碗半,少吃一點,這叫節量食。

  第七、過午不飲漿。過了午時之後,不飲這個漿。但是這是太難了!這種行力是不容易的,這個茶都算成是漿了,連茶都不可以喝的。這是飲食五種頭陀行。

  迦葉尊者在佛住世的時候,他是頭陀第一。頭陀有十二種,已經講了七種,還有五種這就是屬於住的問題。

  第八、住阿蘭若。阿蘭若梵語,譯為寂靜處;寂靜,就是不喧鬧的地方沒有任何聲音這個地方是在山林中,離城市很遠的;這叫蘭若又叫阿練若,就是修道人一個最好的修道地方。在阿練若處,它是有一定的地點

  第九、樹下宿。為什麼要在樹下住?因為修道的人,以天地為廬,以四海為家,到處都可以住。樹下邊,既可以避雨,又很涼爽,所以在樹下住;可是在每一棵樹底下住,不能超過三天,只可以住兩宿。為什麼不可以超過三天?因為真正修道的、清高的這種比丘,他避免哪兒有緣,避免有人認識而來供養他。所以在每一個地方,住兩宿就走了;就是有人認識他,想供養他,他已經走了。這是因為不求任何人的好供養,所以在樹下住。

  第十、露地宿。在樹下,還有遮風擋雨的樹葉子;在露天來住,這時候真是以天地做他一個大房子,這種生活非常自然。在露地宿,既有月明、又有星朗,所謂: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一般清異味,略得少人知。

  這月亮到了天的中間,這風吹過水面上的時候;這種天然的生活,是很少人能領略到這種妙處的。

  第十一、冢間住。冢是墳墓,就是和死人在一起睡覺。坐在墳墓的林裡面,和這一些個鬼做朋友;這是什麼呢?因為坐到墳墓的旁邊,正可以修無常觀──知道人生無常的,無論早晚遲速,都是會死的;死了之後,都會變成一個墳,在里邊變成一堆白骨頭。在墳墓邊,坐著修道,能覺悟這一都是無常的;就不會生出種種的貪心、種種的瞋心、種種的痴心,就不會有執著了。

  第十二、脅不著席。脅,就是脅肋。脅不著席,就是常坐不卧,言其常常是坐著的。在印度有位脅尊者他就是一生都不躺著,都坐著。常坐不卧,也是頭陀行之一;因為人躺著睡,就愈睡愈想要睡,不願意起身用功修行。常坐不卧,他坐著睡一陣,就醒了,就很容易用功修行、參禪打坐;所以這常坐不卧,對於行人很有幫助的。

  摩訶迦葉對十二種頭陀行,他都能行持。有的人頭陀行,單行一種:或者單單穿糞掃衣,或者單單但三衣,或者單單行常乞食,或者單行次第乞食,或者就修日中一食,或者單單就修節量食,或者單單修冢間住,或者單修常坐不卧。摩訶迦葉雖然年紀很老,可是對這十二種頭陀行,他都能如法修行,所以他是頭陀第一。

  恭錄自《妙法蓮華經》淺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