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生活禪,不僅僅是生活——濟群法師專訪

生活禪,不僅僅是生活——濟群法師專訪

  《禪》刊:法師幾年非常忙,卻推掉繁忙法務,來生活夏令營做法布施,是什麼因緣推動您一次次來這裡弘法?
  濟群法師我1993年到這裡講課時,剛開始面向社會弘法不久。當時我在廈門閩南佛學院任教,和台灣佛教界接觸比較多,受其理念影響,覺得弘揚佛法一定要走向高校,走向社會
  弘法是出家人職責所在,另一方面,也代表社會的需要。凈慧老和尚重視弘法,柏林寺夏令營提供了這樣一個因緣我也很樂意參與其中,通過這個機會和大家結緣。

  《禪》刊:凈慧老和尚經常說,第一屆夏令營授課的老師們,後來大都成為一方化主,並給營員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漢傳佛教太平天國後,不斷遭到破壞,文革期間尤其嚴重,可以說是在廢墟上恢復起來的。經過30 年的發展,硬體建設基本告一段落,那麼軟體上,在漢傳佛教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理念
  濟群法師生活禪的理念,和太虛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在思想上應該說有某種連接。佛法要走社會,必須落實到生活中,用現代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表現。唯有被社會接受,佛法才有生存的土壤,才得以廣泛流傳。這種認識代表了近代以來佛教發展的需要,所以,許多有識之士和大德長老,都以不同的方式為之努力生活禪的倡導,在這方面可謂獨樹一幟。
  近代以來,大陸佛教歷經種種災難,剛從比較荒蕪的狀態下恢復起來。總體來看,教界很多人的認識還跟不上,多數寺院仍停留在傳統觀念,停留在建寺院、辦法會傳統項目。凈慧老和尚具有時代的眼光和開放的胸懷,根據佛法在當代弘揚的需要,提出生活禪的理念這對佛教在現代的弘揚具有特殊意義。同時,對佛教走向社會,讓更多人認識佛法,參與弘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禪》刊:生活理念提出20多年了,發展也好,推廣也好,您認為我們需要從哪些方面努力或進一步完善?
  濟群法師關鍵在於我們對「生活禪」有什麼樣的定位。如果定位在結緣,或定位於佛法現實社會的運用,讓現代人更好地了解佛法,從這個角度而言,我覺得生活夏令營已經做得非常成功。每年成就這麼多人,通過這樣一個渠道、這樣一種方式,接觸佛法,建立信仰,乃至出家修行,並且持續了二十年,可以說功德無量。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希望生活禪在修行上形成一套有系統有次第的內容,那麼在未來的實踐中,還需要做一些延伸和提升。我覺得,可以和佛教傳統的禪法相結合,在生活理念基礎上,引導大眾通過禪修實踐,深化對佛教的認識,進而在心行上有所體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