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法師:有佛法就有辦法

佛法就有辦法

星雲大師

  在世間上,物品的管理或事情的管理都比較容易,因為物品既不會表達意見,也不會和我們對立抗爭,怎麼安排,它就如何發揮功用事情的處理,也有一定的原則,如果能將事情的輕重緩急拿捏妥當,把事情的好壞得失權衡清楚,管理起來也不覺為難。

  管理學中最難管理的是「人」。因為人性是自私的,人有很多煩惱、很多的意見,尤其面對不同的思想習慣看法、學歷、資歷,不同的地域、籍貫、年齡等,在這么多的差異之中,要將他們統攝管理,是非困難的。

  有一段民間的繞口令說:「有一城隍廟,東邊坐了一個管判官,西邊坐了一個潘判官,西邊的潘判官要管東邊的管判官,東邊的管判官要管西邊的潘判官,究竟是要東邊的管判官來管西邊的潘判官,還是西邊的潘判官來管東邊的管判官。」你看,連判官也彼此不服氣,互相看不起。可見有了管理對方的想法就有了分別對立,反而更難管理呢!

  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為「人的管理」重新定義,認為在新時代,以信息為導向的企業組織里,主管和有專業能力員工之間,已不似傳統的上下關係;主管不再是「管理」人,組織則如同交響樂團,身為指揮的,只是「帶領」各有所長的團員,演奏出完美的樂曲。我覺得這樣的團體頗類似我們僧團,僧團中的成員彼此之間是同參法友,有著弘法利生的共同目標平時大家也是自治自律,有事時則團結合作,集體創作。

  如何把人管好?我常說:「有佛法就有辦法。」什麼是佛法慈悲智慧、權巧方便、六度、四攝等等,都是人事管理時可以運用的妙法。另外,要把理學好,自己必須具備「以眾為我」的菩薩精神。例如要能為人著想,能給人利益,肯幫助別人,讓每個人「皆大歡喜」,就是管理學最高境界。除此,在人事管理上,最好不要用否定的態度,不要一味地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過分講究規矩,往往難於管理和成事。所謂「訂法要嚴,執法要寬」,真正擅長管理的人不強迫要求,卻在「無為而治」中,讓屬下「心甘情願」地奉行,從寬容、尊重里,得到進步成長和發揮的空間。曾經有位泰國工廠的老闆,他告訴我,他的六百名員工,每天上班前會有小時打坐、誦經。他的用意是希望從思維法義,從打坐沉澱中,培養他們的慈悲、熱忱和因果觀念。長期下來,他發現對工廠的管理和運營,幫助不少!

  在台灣也有不少企業團體成立佛學社、禪修班等,希望藉由佛法的凈化,讓員工情緒穩定,配合度高,進而營造和諧工作氣氛,提升工作效率。如電信局很早就成立「學佛會」,台塑有「福慧社」「中道社」的佛學社團;長庚、榮總、台大等各大醫院都設立佛堂,固定舉行念佛共修;「中鋼」「中油」「中船」等公司常舉辦佛學講座;高雄煉油廠有「光照念佛會」「禪坐研究班」,常與佛光會聯合舉辦各類講座和活動。還有,巨東建設集團不但認同我「發揚人間佛教,建設人間凈土」的理念,更以「六波羅蜜(六度)」作為企業經營的大目標

  佛教一向重視人的管理。《禪林寶訓》言:「善住持者,以眾人心為心,未嘗私其心;以眾人耳目為耳目,未嘗私其耳目,遂能通眾人之志,盡眾人之情。」我認為人事管理,必須注意幾點原則:要顧全大局,要明白分工,要知道協調,要用心策劃,要全力推動,要向上報告,要知道承擔,要追查成果。此外,主管與屬下之間,必須能上下坦誠交流,彼此融和尊重,工作主動勤奮,能自我釐訂計劃平時處事多溝通協調。

  再者,身為現代領導人、管理者,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笑在臉上,贊在口上,怪在心裡,氣在肚裡。

  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功歸大眾,過自承擔。

  不計得失,不可畏縮,不能頹喪,不會頑執。

  顧全大局,倡導人和,上下交流,意見一致。

  發心服務,遵守諾言,居安思危,知己知彼。

  注意調和,照顧大眾,善用機會,把握人生

  處事幽默,聆聽報告,細心研究,雙手合十。

  做一個領導人,如何用人也是一門學問。身為主管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對屬下只有批評,沒有指教,所以對於人才,要能吸收、包容和培養。另一方面,身為主管或高級領導幹部,要隨時自我檢討,並與屬下溝通,才能做到「將相和」,讓團體健全鞏固地發展。

  在管理時,我們常會跟對方說:「你都不聽我的話!」「你都不接受我的意見!」其實,想一想,我們又何嘗聽自己的話?往往自己承諾的事情卻做不到,所以與其說管人難,有時候管自己更困難。我們在管理別人之前,先要管好自己,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口說不如身行」,不言而教,即是最好的管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