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棲心之所——至簡的快樂

棲心之所——至簡的快樂

宗法師給上海交大外國學生開示

杜柯整理

  (本開示被現場一句句翻譯成英語)

  大家好,歡迎來到香海,在這處清幽之所靜心。

  所謂靜心,就是能看到自己內心的起伏和不定,那是一種通透的狀態。你來到這里的時候,要把所有忙亂的思緒收回來,安住當下,此為我們常說的「止」和「定」。若你的內心不能安住,思想就很混亂,此時無論做什麼、思考什麼,都不會周全和慎密。中國有句老話,「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所以我們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不是別人。如果我們能控制自己、駕馭自己,便能改變世界人生。因為我們解讀這個世界觀念改變了,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佛教禪宗,它首先要求降伏我們的心,訓練我們的心,讓心的解讀方式符合天地大道去看待世間萬事萬物。我們經常說一句話,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錯誤地解讀這個世界每個人,所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同一件事,有人看到了快樂,有人看到了痛苦,有人看到了陽光,有人看到了黑暗。你的看法不同,結果必然不同。因此,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解讀這個世界觀點心念看法

  我們要觀照自己的內心,每時每刻看它處於什麼狀態。每時每刻看到自己的快樂,也看到自己的痛苦,看到自己的無知,也看到自己的自在。隨時處於清醒狀態,不是迷著的狀態,這即是我們所說修行

  剛才講過,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錯誤地解讀這個世間什麼叫錯誤呢?具體來說,就是我們把無常生滅、變化、流動的東西,認為是持久、永恆、固定、不變的。不是嗎,就像我們每一個人,現在年輕,不可能永遠年輕;現在富有,不可能永遠富有;現在生病也不可能永遠生病;現在健康也不可能永遠健康……我們看到的外在世界就好像這個房子,看起來昨天跟今天一樣,這個月跟下個月一樣,實際上,房子一直在變化。再看我們身邊的人昨天、今天、明天,這個月、下個月,似乎都一樣,沒什麼變化,其實他分分秒秒在變化,因為變化微小,短時間內一下看不出來,如果經過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就看出來了。又比如我們見到的瀑布,彷彿永遠一個樣,一直流,一直流,其實它也不停地變化,後面的水流過來,前面的水流走了,在不斷更替之中。同理,像我們的父母夫妻身邊朋友伴侶,各種關係,也一直處在變化之中。你希望他永遠好,一成不變,是不可能的,有的人以前關係好,現在變壞了,有的以前關係壞,現在變好了……都是不定的。因而佛陀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像夢、像泡、像影、像電,都是幻化、生滅無常的。此,乃世間永恆不變之至理。

  了解了這一點,哪天你對宇宙萬物,對人生,對事業,對金錢,對情感,都用如此一雙眼睛去看待的時候,你就世間自在人。我們知道,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這一切全是無常,全在變化。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包括青春金錢、職務等等,都是我們暫時所擁有,不可能一成不變。打個比方,好比這幢房子是由鋼筋、水泥、木頭釘子、人工等等條件組合而成,鋼筋不是房子木頭不是房子釘子不是房子,人工也不房子,是眾多條件組合在一起才叫房子,這些組合在一起的條件,叫眾緣和合。一切事物只有眾緣和合才能生成,眾緣和合離散就毀滅,所以我們把這個特徵,叫做「空性」。

  空性告訴我們事物沒有永恆不變也沒獨立的實在的個體。這是佛教最重要概念,叫緣起性空。

  現在拿這個杯子喝茶,我們把它茶杯,但對一個喝酒的人來說,認為它是一個酒杯,因為它可以喝酒,而對於一隻狗來說,在它眼裡杯子是一個玩具。那現在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呢?是它告訴我們茶杯呢,酒杯呢,還是它告訴狗是玩具?其實是我們把它命名為茶杯,喝酒的人把它命名為酒杯。它沒有固定名稱,我們把它命名什麼就叫什麼,把它解讀什麼,就有什麼樣的作用。這個案例告訴大家:你給事物注入了什麼樣的價值它就以什麼樣的狀態展現在你面前。因此,這個世界只是心的不同解讀方式的產物。

  一旦你的內心這個世界解讀方式變了,那麼你的整個人生人生價值都會跟著改變。然而,不幸的是,我們內心素有幾種頑固的狀態,比如貪婪,嗔恨,愚昧,懷疑,不正確的見解,這些都會造成我們對這個世間產生各種問題。人,這種動物基督教認為是帶著原罪來到世間的,佛教帶著業力來到世間,或者說帶著習氣來到世間業力也好,習氣也好,原罪也好,都是一種貪婪的本性,幾同一種與生俱來的狀態。我們對物質,對名望,對金錢對我內心期待東西,得到一,就想得到二,得到二,想得到三,所以我們的追求、貪婪無止境,於是陷入泥灘中,無法自拔。因此,倘要讓自己的內心得到輕安、寧靜喜樂幸福,就必須學會停止貪婪。你能讓自己貪婪的心止息,放下,停止索求,這樣快樂就會越來越多自在也越來越多

  由此可知,快樂一定是建立在簡單生活、單純的思想之上。當我們生活內心簡單,就越能進入天地大道,進入無為,和天地而為一的境界當我們內心越複雜,污染越嚴重,就有事物原本的規則越遠。所以簡單就是快樂的源泉,中國有句古語叫大道至簡,還有句老話叫知足常樂,就是這個意思,

  今天就聊到這里,謝謝。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