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信法師:讀《少林寺塔銘集錄》

讀《少林寺塔銘集錄》

◎釋永信

  夜深人靜。明月掛在大殿檐角上,風鈴叮叮作響,寒意逼人,已經入冬了。望著桌上由弟子抄錄的一大疊《少林寺塔銘集錄》手稿本,有所思

  《少林寺塔銘集錄》是我們計劃出版內容之一。自新時期宗教政策實施以來,我們少林寺就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財力,挖掘、整理並出版少林文化遺產,期望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和光大。80年代,我們的工作重點放在少林武術文化上面,有計劃組織僧人少林俗家弟子社會各界力量,並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首先搜集徵集流布在社會上和散存在各大圖書館里的少林武術典籍,因為少林寺曾於1928年遭遇一場火劫,藏經閣被焚,所藏元、明兩朝藏經武術典籍、《少林寺志》木版、達摩影石等,悉化為灰燼,以後又歷經戰亂、「文革」,寺院內保存下來的典籍已經很少。通過這次較大規模的搜集徵集,然後加以整理、出版,可謂成果累累,其中包括《少林武功醫宗秘笈》、《少林武術系列叢書》、《少林寺資料集》,以及《新編少林寺志》等等,共計40多種。在80年代少林僧人力量有限,少林俗家弟子出力猶多。進入90年代少林工作重心逐步從少林武術方面轉移到少林禪宗文化面上來,少林武術典籍的整理、出版,基本上告一段落;而少林禪宗文化典籍方面的整理、出版,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特別是1992年4月,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訪問少林寺,作了振興少林禪宗文化的指示後,我們更加大了人力物力上的投入。1993年5月,創立中華禪詩研究會,每年編輯出版一輯會員創作的詩詞作品;1996年3月,創辦《禪露》雜誌,每季一刊;1998年2月,開通少林國際互聯網,向全世界介紹宣傳少林文化。並先後出版本人專著《禪露集》(第一輯)、《禪露集》(第二輯),弟子延王散文集《靈度》,和人合作主編《國際禪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禪林意趣詩》等,主持出版《少林中興之祖》、《少林寺》(畫冊)以及即將出版《少林寺塔銘集錄》、《少林寺碑石志》、《河南佛教文物志》等。積極地和佛教學術界開展聯誼合作,先後和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玄奘研究中心、鄭州大學宗教研究所等單位,或共同召開學術研究會,出版著作,或提供資金,或捐贈《大藏經》等等。還陸續選送年青僧人進入中央戲劇學院、鄭州大學中國佛學院及各大叢林佛學院深造,培養後繼人才。為了保證振興少林禪宗文化事業順利進展,寺院在今年還修建了「單傳堂」,用於創辦少林佛學院;還規劃在少林寺開創祖師跋陀譯經舊址——甘露台上,重建「甘露院」,創辦少林禪宗文化研究所。今年3月份,我在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期間,曾向趙朴老作了詳細匯報,老人家非常支持,也十分高興。上述一切,除了中央政府開明的宗教政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還得益於國內昌盛、世界和平殊勝環境,每念及此,心中便湧起生逢其時的欣慰。

  這些天,忙裡偷閑,匆匆翻讀完這部少林寺塔銘集錄》手稿,感慨良多。這部手稿輯錄了少林塔林寺院周圍墓塔的所有塔銘文字,記載著少林歷代高僧的一生事跡,實為一部少林高僧傳,是研究少林寺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非常的珍貴;對於中國佛教史、禪宗史,亦有補闕作用,實是一部佛教學術界翹首以待的史料集。少林塔林以其立塔之多、規模之大,舉世聞名。人們從不同角度研究它、欣賞它;我作少林寺僧,對塔林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出家少林寺近20年來,單是陪客人來塔林瞻仰,也數都數不清了,與塔林感情,也甭提多深了。因為對我少林寺僧人來說,塔林已不是一處景點,而是我們的祖塋。這次在較短的時間裡,一氣讀完所有塔銘文字,卻產生了全新的感受,這一座座塔,都變成活人了,這塔林儼然是少林高僧巨型群像。讀完手稿的第二天一早,我一人又悄悄地看望塔林,面對一座座塔,更有一種心照不宣的感覺

  少林塔林暨周圍散布墓塔,自唐迄今,總數共有249座,其中塔林232座(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7座、元塔43座、明塔139座、清塔10座、當代塔2座、年代不清塔27座),周圍散布塔17座(唐塔4座、五代塔1座、宋塔2座、元塔1座、明塔2座、清塔4座、年代不清塔3座)。這些墓塔,不僅對研究中國佛教史、少林寺史有重大價值,同時也是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築、書法、雕刻的藝術寶庫。

  這里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塔林中元、明兩朝的墓塔計182座,占塔林現存塔數的3/4。元、明兩朝是少林寺歷史中最為重要時期之一,自元初一代宗師雪庭福裕入主少林禪宗曹洞法脈復歸祖庭,一直傳承到明末無言正道,其間名師輩出,高僧濟濟,史稱「少林中興時期」,並尊雪庭福裕為「少林中興之祖」。結合禪宗史傳,可以看到:少林寺的這段黃金時期,亦是曹洞宗的黃金時期主體表現,同時亦是該時期我國佛教的重要表現。所以,少林塔林中的元、明兩朝墓塔及銘文資料,對於元、明兩朝禪宗學術研究,尤為難得可貴。

  在閱讀手稿的過程中,我注意並反省到我們禪宗特有的以心傳心、以燈點燈的傳承方式,令我非常感動。這本是早已習以為常的事情,我突然意識到這太不平常,正是這恭敬嚴格的以心傳心傳統成就禪宗千年不絕的事業,並成為我佛教慧命綿長的一大秘密。一代又一代僧人,無論外表上或尊為國師,顯赫一世;或樂為雲水行腳自在一生,但在成就道業這一點上,他們都義無反顧地將自己一生,默默地融匯進了共同的偉大事業

  這種偉大的沉默感,正是我們站在塔林前的感覺

1998年12月13日於少林方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