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廣傳》:五 安忍品63、安忍求和

  釋迦牟尼佛廣傳(上)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五安忍品

  63、安忍求和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東勝身洲一國王時,當時有個梵施王因不具備如身洲王一般威力,故而常常對他所擁有之榮華富貴生起嫉妒心與嗔心,而身洲國王則一直以慈悲心愛戴他。有次梵施王率四種軍隊向身洲王大舉進犯,身洲王本來擁有強大力量,但他不欲將梵施王及其軍隊當作怨敵,於是就在二由旬半之地陳設各種裝飾、飲食,率臣民齊來迎接梵施王。梵施王看到後自然內心遠離嗔恨之意,且對身洲生起歡喜心。他暗自想到:身洲王既如此待我,我還是撤軍為好。

  於是他便來到身洲王面前,身洲王將他帶往王宮供養食物、滿足他所需,並說道:「梵施王請寬恕我,我恆常對你恭敬,我欲成你誠摯友,請多慈悲關照我。」梵施王則回應說:「你張安忍弓,手執功德箭,壞我傲慢心,摧毀我嗔恨。」兩人關系自此更勝從前,梵施王後回到自己國家

  又釋迦牟尼佛曾為具親國王有一名為凶天之國王對他心生怨恨,便糾集起軍隊妄圖搶奪具親國王王位。具親召集諸位大臣商量對策,有大臣說:「我們理應勇敢應戰。」也有大臣言:「我們還是送其財物以求和為貴。」還有大臣說:「最好讓大臣出面解決。」另有部分人說:「應率軍抗擊。」此時有一長官名水天者,財富圓滿無缺,他出於善良心願說道:「我願獻出自己資財國王可以之派人前去勸說凶天國王。」

  具親最終採納水天所提建議,他便派人攜帶禮物送往凶天國王處,但此舉並未制止凶天出兵企圖。具親又令人傳信給凶天:「我們分別擁有各自國家,本該好好保護自己國家領土、臣民,隨意享用本國資財與種種妙欲。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而已,已具足衣食卧具妻子生活條件後應知足無求。有智之士豈能互相爭斗?有人已具有金銀財富仍不知饜足,如此斂財除致增上貪心又有何真正利益?好朋友,你應仔細、審慎考慮,切勿挑起我們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智者實在應該少欲知足清凈常樂。」具親如是勸告,但凶天仍不放棄進攻計劃,他給具親去信說道:「無論如何我都要與你宣戰,我定要殺死你,你之王位必須歸我所有!若我戰死,則我所擁有之國家亦可奉獻與你。」

  具親清楚了知若對世間任何事物貪心都必感召痛苦如有國家眾生犧牲財物、若無國家則也無需眾生資財的話,具親甘願捨棄王位。於是他便丟下煩惱之源——王位出家為道,苦修四梵住,並終在死後轉生梵天天界

  又無數不可思議劫之前,普見如來出世說法。當其教法步入形象期時,印度鹿野苑有一具智、品行高潔之國王正統治六十小國。王子名為安忍,也即後來之釋迦牟尼佛。安忍性喜布施,恆時具有強烈慈心悲意。

  當時國王手下有六位狡詐大臣,經常莫名其妙懲罰無罪之人,他們因自己行為惡劣而對安忍王子時時生出嫉妒心。國王後得一種嚴重疾病,當王子向六位大臣詢問父王病情時,他們說道:「國王因病情嚴重,不久就會撒手人寰。」王子驚問道:「為何會出現此種現象?」這幾位大臣就回答說:「因好葯實在難覓。」王子聽罷竟因哀傷過度而致昏厥於地。

  六位大臣秘密商議說:「不處死安忍王子我們行動都不得方便、自由。」其中一位面呈困惑之色:「奈何王子從未造下任何罪業,我們又如何定罪殺之?」另一位大臣心生一計:「殺他自有辦法。」

  六人隨後便來到王子面前說道:「我們已前往六十小國、八百城市中尋找能治癒國王頑疾之葯,怎奈皆無任何收效。」王子趕忙問:「到底需要何種藥物?為何如此難覓?」大臣們說:「此葯乃需從出生至現在,始終無嗔無恨之人眼珠與腳部骨髓方能製成,但要找到這種人談何容易?國王看來怕是沒有生存希望。」王子聽罷心如刀割,他邊想邊說道:「我應能具備這項條件。」大臣們假裝為難說道:「你雖具足此條要求,但實行起來實在困難重重。」安忍王子救父心切他對大臣堅定說道:「只要能令國王擺脫病痛,我捨棄千百次肉身也不足為惜。」下定決心後,王子來到王妃面前說道:「我已准備用自身軀體為父王製藥,也許會因之而喪身失命。故而今日特來向母親頂禮,希望母親萬勿傷心。」母親聞言即刻昏倒於地。王子急向母親身上澆灑涼水,待母親醒來後,王子又安慰她說:「父王也許不久於人世,但切盼母親能長久住世。」

  王子隨後又於眾大臣、小國國王眷屬頂禮道別,惡心大臣則命令一屠夫迅速砍斷王子雙腳、取出骨髓,又挖出王子雙眼,然後用這些東西配製藥物,獻與國王國王吃下後很快即開始復元,他驚喜問道:「將我從死亡邊緣拯救之妙藥從何而來?」大臣就如實相告:「是用安忍王子身體製成。」國王聞已不覺昏厥倒地。醒來後,他急忙問左右:「安忍王子現在何處?」左右回答說:「王子現正在外面接受治療,想來已無存活希望。」國王聽到後一邊起身一邊哭訴道:「真令我慚愧,我怎能吃親生兒子之身肉?我一定要探望王子。」

  但國王未來得及看上王子一眼,安忍就已先行逝去。國王王妃眷屬們齊聚在王子屍體周圍,王妃則趴在兒子屍體上放聲痛哭。國王與小國之人將安忍遺體檀香木火化,並用七寶做成遺塔。

  當時之國王王妃即為後來之凈飯王與摩耶夫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