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八)~J 第213經(法經):本經敘述二法與三受。

  第213經(法經):

  本經敘述二法與三受。

  二法三受,即六根與六境的相互觸染,從而生起六識,併產生苦、樂、不苦不樂三種觸受。

  對於二法與三受,相信熟悉阿含經的人都不陌生。關於二法,經中對此解釋是:「眼、色為二,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是名二法。」這里講得很清楚,即眼與色、耳與聲、鼻與香、舌與味、身與觸、意與法,正好兩兩相對,即六根與六塵的相互對應的關係。而六根與六塵的產生了觸染關係之後,便自然產生六識。我們注意到,在原始經典中,一般多談六識,至於第七識末那識與第八識阿賴耶識,則很少談及。

  在談到六根與六境(六塵)的關係時,佛陀說「緣眼、色、眼識生,三事和合觸,緣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就會產生三受。對於此三受,「若於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不如實知者」,那麼就會產生種種貪欲、嗔恚等善不善之法。由此一來,便產生了種種「純大苦聚」。這就是我們各種痛苦的根本來源,我們若如實知、如實修、如實證,則不會受到此三受的影響,進而不會再受到各種苦患的煎熬。

  第214經(二法經):

  此經與213經所述內容相似,即六根與六塵二法成對,而為無常,為有為之法,是「心緣生」之法。此處的「心緣生」,即強調了心理作用的重要性。

  第215經(富留那經):

  此經為佛陀比丘富留那(另譯作「富樓那」)所說之法,重點分析了現見法、滅熾然等法。對於富留那尊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譽為說法第一。在《雜阿含經》卷十里,即記載富留那尊者常為年少初出家者講說深法,令得知五蘊無常苦,亦以之化導四眾,備受贊嘆。據說其一生共度化九萬九千餘眾,實乃孜孜不倦說法之楷模。

  有一天,尊者富留那往詣佛所,向佛請教道:「世尊說現法、說滅熾然(滅除愛著)、說不待時(即時可證)、說正向(依正理而修)、說即此見(勸導前來聽聞佛法)、說緣自覺(聽聞佛法後能自證自覺)。世尊雲何為現法乃至緣自覺?」在這里,富留那比丘,就是想請佛陀對上述幾個修行術語進行一番詮解。

  那麼佛陀是如何回答的呢?

  1、現見法:「眼見色已,覺知色、覺知色貪——我此內有眼識色貪,我此內有眼識色貪如實知。若眼見色已民,覺知色、覺知色貪——我此內有眼識色貪如實者,是名現見法。」

  這里所講的,就是六根對六境而生六識,此三事和合而起的貪色等感覺作用,我們應如何去認知、觀察它們。這在前面的文章中已介紹得很詳細,不必多述。但是佛陀在這里之所將其稱之為「現見法」,可見佛陀對於我們修學佛法所秉持的態度即從當下開始修習,不要等到未來。我們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想法,認為現在事情多,工作忙,再說也有家庭俗事的煩擾。如果等自己退休了,兒女們都成家後,再來好好修學一下佛法。問題是世事無常,一切如意算盤也總有落空的時候。事實上將自己個人的修為寄託於「明日」,是很不現實的。當時過境遷之時,即悔之晚矣!

  2、滅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眼見色已,覺知色,不起色貪覺,我有內眼識色貪,不起色貪覺如實知。若眼見色已,覺知色、不起色貪覺;如實知色,不起色貪覺如實知,是名滅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

  這里所講的是教導我們如何對待諸觸,即三覺。具體而言,就是六根與六境接觸時,能做自我「覺知」,自己心裡有數,明明白白;繼而做到不起貪覺,不為諸覺所染。換句話說,如果不能做到如實「覺知」,便無法做到不為其所染;而真實究竟的不為所染,其前提條件就必須是對諸色如實而知,二者互為因果。(3月11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