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十四)~K 第362經(多聞比丘經)、363經(說法比丘經)、364經(說法經)

  第362經(多聞比丘經)、363經(說法比丘經)、364經(說法經):

  本經著重解答所謂「多聞比丘」相關標準的議題。佛陀問諸比丘:「有多聞比丘雲何如來施設多聞比丘?」意思是什麼樣的比丘才能堪稱為「多聞比丘」。佛陀對此回答是:

  「若有比丘聞老、病、死,生厭、離欲、滅盡法,是名多聞比丘。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厭、離欲、滅盡法,是名多聞比丘,是名如來所施設多聞比丘。」

  在363經中,佛陀比丘們何謂「說法比丘」,回答也差不多,「若有比丘說老、病、死,生厭、離欲、滅盡法,是名說法比丘。」而此二經所述是兩個不同的層面,「多聞」是針對自身而言,說明比丘一方面博學多聞,另一方面也是學修並進,對於因緣法有著深入的領悟與實證,不僅能做到「厭」、「離欲」,而且還能掌握並證得了「滅盡法」(涅槃),這就從有學逐步進入到無學的修行次第,相當不容易。

  而在363經中,「說法比丘又有了新的進展,這類比丘不僅能做多聞實學實證實修,而且能將自己所學習到的、領悟到的毫無保留地向大家進行宣傳,現身說法。用現在的話講,叫己他兼利(自利利他)——他不僅自己獲得了覺悟,同時還想方設法使更多的人獲得覺悟這就是一種很了不起菩薩精神。符合這樣的標準,才能稱得上是「說法比丘」。自己一知半解,就敢於為天下先,四處招搖標榜自己,就不能具備「說法比丘」的資格。事先聲明,我寫這些文章是一種「漫說」,它們只是我個人的心得與體會,與「說法」相去甚遠,因為我深知自己距離「法說比丘」,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在第364經中,佛陀談到了「法次法向」問題。什麼叫「法次法向」?佛陀說「若比丘於老、病、死,生厭、離欲、滅盡向,是名法次法向」。這里所講的,就是一個修學次第的問題,即依著法、下一個法(次法、隨法)的次序修學實踐(向),換句話說,「法次法向」就是沿著解脫的道路(方向)逐步邁進,最終實現解脫佛陀在這里所談的「法次法向」,比較務實,不提倡弟子們一開始就去唱什麼「性空妙有」之類的藝術腔調,而是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邁步。具體方法是什麼?就是要從我們人生中的生老病死等看似自然規律的諸現象入手,逐步看透人生的本質,做到「生厭、離欲」,再向著「滅盡向」穩步前進。我們不要將「生厭」看成是什麼消極厭世,恰恰相反,這種「厭」,是對整個人生輪迴的厭離,活好當下、爭取完滿人生,則是每一個佛教徒應有的生活態度。而解決老死的根本辦法,就落實到「五戒十善」上面。在現實生活中,對於一切假醜惡,我們要「戒」行之、警惕之;而對於一切真善美,我們都要努力去踐行之、贊嘆護持之。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缺少對「止惡揚善」的真實踐、真修行,那麼對輪迴的厭離也將是一句空話、大話。我們常常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佛弟子應有的本份,也是對現實生活所持的積極態;而在各自內在的修持上,則要努力自凈其意」,先把自己的身心收拾乾淨,做到一絲一毫無有牽掛。如此這般,才稱得上為佛陀所稱道的「法次法向」。(8月3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