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十五)~L 第402經(平等正覺經):敘述若於四聖諦平等正覺,即名如來、應、等正覺。

  第402經(平等正覺經):敘述若於四聖諦平等正覺,即名如來、應、等正覺

  在本經中,佛陀弟子們說:「於四聖諦平等正覺,名為如來、應、等正覺。」這里的「如來、應(供)、等正覺」是如來的十號中的三號。這里的重點在於「於四聖諦平等正覺一句什麼叫平等正覺」?南傳經文為「如實現正覺」。所謂如實,就是最高的真實正覺,就是圓滿解脫,即證得佛位;而證得佛果者,便是證得最高的、究竟的真實——這種真實是否就是空與不空的辯證統一,尚有不同的說法。如果單從字面上理解(即所謂的「望文生義」),我們可以得知,當證得佛果之時,其所見一切都平等的、毫無差別的,而且是真實不虛的。而證得佛果的途徑,首先要通過對四聖諦的參悟入手,即便是證得佛果,也同樣是對四聖諦的一種完滿的領悟與徹證。釋迦佛在證道之後,就首先認識到了「一切眾生皆可成佛這一重大命題,在佛教的《大涅槃經》中,即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聲聞、辟支佛均可成就佛道(所謂「回小向大」),甚至連善根斷滅的「一闡提」皆得成佛。故而中國有著「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著名公案,即在這種最高的、絕對的真實中,它同時也包含著絕對的平等。而四聖諦義理,便是通向絕對平等、絕對真實的重要途徑。

  第403經(如實知經):敘述不知四諦即為生死所驅馳。

  在佛陀時代尤其是佛陀完美地建立起僧團後,隨著信眾的增多,以四食供養佛陀及僧團之外,還興起供養精舍,比如著名的祇園精舍竹林精舍、雞園精舍等等,本經中的「福德舍」,也是為國王所建贈,地處於「王舍城波羅利弗」,距竹林精舍相距應該不會太遠——當然,所謂的「福德舍」與「那難陀竹園」是否是一回事,尚需研究。這里的「國王」,從轄區意義上講,應該是頻婆娑羅王,因經中有「佛在摩竭陀國人間遊行」的記載。由於這些枝末細節並非本經的重點,故略帶過去,不作深入的探討。

  佛陀在一開示中,對弟子們說:「我與汝等於四聖諦無知、無見、無隨順覺、無隨順覺者,應當長夜驅馳生死。」對於這句經文我們不能錯誤地解讀為佛陀人對四聖諦無知無見,佛陀本義是作出一種假設,那如果我們大家(包括佛陀自己)對於四聖諦不了解、不正知、不覺悟的話,就會流轉輪迴生死。相反,如果對四聖諦了解得很深入、很透徹呢?經中說「於此苦聖諦順知、順入、斷諸有流,盡諸生死……」的話,就不會有生死的束縛,「不受後有」。這里的「有」,是一種生命的續存的物質現象的存在。一般而言,了知了四聖諦,既然已經斷生死流,就不再來世間流轉輪迴了(發心倒駕慈航另論)。因此作為佛弟子,當以四聖諦修行的座標與指南。所謂「若見四聖諦,斷有大流海,生死永已除,不復受後有」,即是此意。(8月26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