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十二)~C 582經(羅漢經)

  582經(羅漢經):本經與581經大體相似,不作多述。

  583經(月天子經):本經帶有一定故事情節:阿修羅王將月天子屏障(也就月食),月天子十分恐怖,就到佛前皈依。阿修羅王聞佛說偈,當即釋放月天子。由於本經沒有過多地闡述佛理,故略。

  584經(族本經):經中敘述佛陀於母、妻、子之牽纏而得解脫

  有一位天子前來請教佛陀:「為有族本不?有轉生族耶?有俱相屬無,雲何解於縛?」很顯然,這位天子在詢問佛陀的身世情況,比如說是出身哪個種族,有無親人眷屬之類。

  佛陀對此回答說:「我無有族本,亦無轉生族,俱相屬永斷,解脫一切縛。」意思是說佛陀已經遠遠超越了任何種族,也沒有任何親屬家眷對於佛陀而言,他已經擺脫了一切世間煩惱的束縛。我們常說的「出家無家」,即是此理。並不是說出家後什麼都沒了,而是我們已經不能用世俗的那一套來衡量家庭出身。

  對於什麼叫「族本」、「轉生族」等問題,佛陀的回答是:

  母為世族本,妻名轉生族,子俱是相屬,愛欲為堅縛。

  我無此族本,亦無轉生族,俱相屬亦無,是名脫堅縛。

  佛陀在這里的所說的「族本」等名詞,與天人所請教的已不是完全同義的概念。族本就是父母種姓,即自己的身世來源;轉生族是指下一代子嗣而言,指有沒有後代(一般是指兒孫);「有俱相屬無」是說你有沒有諸如兒子之類的後代,因為兒孫負責傳宗接代、延續家族的香火。對於佛陀來說,世俗的種種親情感情都是一種「堅縛」,對於上求解脫者而言,這無疑是一種障礙佛陀能夠拋棄王位出家,可以說都把這些世俗情感都徹底地凈化了。但我們不能說出家人絕情絕義,事實上恰恰相反,出家乃行大孝大善,他不僅使自己獲得了無上有法益,同時也使自己的親眷都獲得了一定的法緣。有句成語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現在它變成了貶義,可是就其本義來講,卻是一句實實在在的真話,從中可以看出離家修道對於親朋眷屬是何等的重要。

  585經(獨住經):本經敘述佛陀獨住,既無歡喜亦無煩惱

  曾經的一段時間佛陀住「釋氏優羅提那塔所」。此時,佛陀「新剃鬚髮,於後夜時結跏趺坐,直身正意,繫念在前,以衣覆頭」。這句經文向我們傳遞了很多寶貴的信息。比如說,從「新剃鬚髮」來講,佛陀住世時是有鬍鬚的,而且佛陀也並非我們觀念中的留著長頭發,或許和現在的僧人形象一樣,也是將頭發剃除干凈。其次,佛陀禪定時,是「正身正意」,這是修禪必須保持的一種坐姿與意念方式。最後,佛陀「以衣覆頭」,說明在野外進入禪定時,必須要將頭護住,因為佛陀是「新剃鬚髮」,此時護頭非常重要,否則在深夜裡便有可能著涼受寒。

  此時有天神看到佛陀這般,便問道:「沙門憂耶?」佛陀回答道:「何所忘失?」意思是說他沒有煩憂。

  天神又問:「沙門歡喜耶?」佛陀回答「為何所得?」也就是沒有憂愁也沒歡喜

  天神問道:「為離諸煩惱?為無有歡喜雲何獨一住?非不樂所壞?」天神此時很疑惑,不禁就問道:您是已經遠離了煩惱,還是根本就沒有快樂而言呢?你一個人在這里獨坐,難道是遇到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了么?

  佛陀回答是:「我無惱解脫亦無歡喜;不樂不能壞,故獨一而住。」既無憂愁亦無快樂歡喜,當然也不可能是為煩憂所困擾。對於佛陀來說,他已經遠離了所謂世間喜樂而獲得了清凈禪定快樂。在佛陀看來,「煩惱歡喜,喜亦生煩惱,無惱亦無喜,無神當護持」。煩惱歡喜是相生互存的關係,無論是煩惱還是歡喜都是痛苦之源。而無憂無喜,才是最上的安詳快樂。(12.7)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