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三十三)~G 937經至939經再次談到五隨的無常、苦、空與非我。

  937經至939經再次談到五隨的無常、苦、空與非我。937經寫曾經有段時間有四十位比丘來詣佛陀,此諸比丘都是苦行僧,「一切皆修阿練苦行、糞掃衣、乞食」,但他們皆屬於「學人未離欲」階段

  佛陀有意想度化這些苦行比丘,於是教誡他們說:「眾生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系其頸,長夜生死輪轉,不知苦之本際。」為了說明這個真理佛陀問道:「恆水洪流趣於大海,中間恆水為多?汝等本來長夜生死輪轉,破壞身體流血為多?」恆河可謂全印度第一條大河,全長2700千米,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千米,河口處的年平均流量為2.51萬億立方米,這個數字是十分龐大的。但是它與我們累劫以來所流的血水相比,還是十分渺小的。因此諸比丘回答說「我等長夜輪輪生死……流血甚多,多於恆水百千萬倍」。不僅僅恆水,即便是四大海之水,也還是轉輪流血居多。佛陀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五陰無常、為苦、為苦空變易之法。938經與937經大體相近,由「流血」轉述到「流淚」,「汝等長夜輪轉生死,流淚為多?」939經談到了恆水、四大海水與「母乳」誰為多的問題。哺乳動作一般都靠母乳滋養長大——當然我們也無法測算從生下來直到斷乳這段時間究竟吃了多少母乳,佛陀以四大海之水與母乳相比較,目的並不是說我喝了多少乳汁,其重點是落在了我們的「無始輪轉生死這一點上。如果說我們一生所吸的母乳是10個立方米,而恆水年流量是2.51萬億立方米,也就是我們無數次的生死輪回了。而四大海之水,更是我們依靠思惟能力難以計算。

  從這裡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佛經所說的「三大阿僧祇劫」的大致年數。阿僧祇劫意為無數劫,「言無數者,顯不可數,非無數也」(俱舍論)。一劫相當於人間少年呢?婆羅門教觀點是一劫大約相當於人間四十三億二千萬年(一說為四百三十二萬年)。《大毗婆沙論·卷178》稱初阿僧祇劫逢事七萬五千佛,第二阿僧祇劫逢事七萬六千佛,第三阿僧祇劫逢事七萬七千佛。我們尊敬釋迦佛滅度距今約2600年,如果到一下位彌勒佛降世,則需要經歷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的光景。就是說在這期間沒有佛陀應世。從這個意義上講成就佛道是如何地艱難,完全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步入新世紀以來,雖然佛教大為鼎盛,但擁有正知正見者卻日漸稀薄。《三寶歌》發出「人天長夜,宇宙瘖瘖,誰啟以光明」的追問,似乎早有先見之明。(6.17.)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