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三十八)~M 1075經:本經記述慈地比丘由於飲食之故而犯妄語罪,無端誣陷陀驃摩羅子尊者。

  這位陀驃摩羅子比丘自擔任典座的職務以來,可以說是恪盡職守,認真負責。經中說他不管是大家的飲食還是床座,都是「隨次差請,不令越次」。可是做得再好,也有難免疏忽的時候。比如說有一位慈地比丘,連續多次都只是分到粗鄙的食物。屢次粗食令這位慈地比丘難以下咽,心中十分窩火。我們的出家師付有時也挺小心眼,有意見不願公開提,而是在心裡一個勁地犯嘀咕:這位典座大人是是有意在難為我呢?到底是我哪裡得罪了他呢?「陀驃摩羅子比丘有情故(故意),以粗食惱我,令我食時極苦,我當雲何為其作不饒益事?」有意見可以提嘛,可以跑到陀驃摩羅子大聲質問幾句,甚至把情況直接向佛陀匯報,也是可以的。為什麼就是不願意講出來呢?這倒有點令人匪夷所思。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位慈地比丘竟然設計想陷害陀驃摩羅子,這就基本上不是出家人該乾的事了。慈地比丘準備做些什麼呢

  慈地比丘苦思冥想,最後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實際上是一「毒計」。原來他有個胞妹也出家為尼,名叫「蜜多羅比丘尼」,住在王舍城王園比丘尼眾中。他讓人捎信給其妹說有要事相商。其妹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便匆匆趕至慈地比丘之處。這位慈地比丘聽到妹妹來了,連看都不看一下,「不顧眄,不與語」,一直低著頭生悶氣。

  蜜多羅心想這究竟是怎麼了?哥哥平時也不是這樣的啊?於是就一直追問。最後慈地比丘勉強道出了原委,說「陀驃摩羅子比丘數以粗食惱我,令我食時極苦,汝復棄我」。這話說得有些離譜,大意是說外人欺負我,就連你這個當妹妹對我的疾苦也漠不關心了,哪裡還講什麼兄妹情份!蜜多羅比丘趕緊說:「哥哥,你打算讓我怎麼做,你吩咐就是了。」

  慈地比丘言:「汝可至世尊所,白言:世尊!陀驃摩羅子比丘非法不類,共我作梵行波羅夷罪。我當證言:如是,世尊!如妹所說。」波羅夷為違犯根本重戒,就好像是斷頭不能復活一樣。如果一個出家人犯了波羅重罪,將會被擯除出僧團。慈地比丘竟然想出這種下作的伎倆,實在是有身份

  此時的蜜多羅比丘尼覺得左右為難:明明知道誣陷人家本不是出家人該乾的事情,但是當見到自己的哥哥竟然說出「汝復棄我」的話,竟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慈地比丘見到妹妹拿不定主意,竟放出狠話:「汝若不如是者,我與汝絕,不復來往言語、共相瞻視。」就是從此斷絕兄妹關係。在慈地比丘一再的威逼之下,蜜多羅比丘尼終於屈服了。

  蜜多羅比丘尼當面向佛陀檢舉陀驃摩羅子:「世尊!一何不善不類陀驃摩羅子!於我所作非梵行波羅夷罪。」而慈地比丘在一旁附和道:「如妹所說我先亦知。」

  佛陀聞後,叫來雙方當事人,問陀驃摩羅子:「汝聞此語不?」陀驃摩羅子回答說「已聞,世尊!」佛陀問:「汝今雲何?」陀驃摩羅子可以說是有口難辯,因為「非梵行」這種事情,根本就是說不清楚的。於是他只好說:「如世尊所知,如善逝所知。」這話回答的有些圓滑,大意是說佛陀肯定會知道事情原委,肯定會主持公道。佛陀說:「汝言如世尊所知,今非是時。汝今憶念,當言憶念;不憶念,當言不憶念。」佛陀的意思很明白:到底有沒有這回事,難道你自己一點都沒有印象了?陀驃摩羅子回答:「我不自憶念。」也就是根本就沒有這回事,純粹是人家誣陷。

  此時尊者羅睺羅站在佛陀執扇扇佛,他順口插了一句話:「世尊!不善不類是比丘尼言:尊者陀驃摩羅子共我作梵行。慈地比丘言:如是,世尊我先已知,如妹所說。」羅睺羅這番話還是帶有一定的傾向性,即既然檢舉人和證人俱在,這「非梵行之事大體上就八九不離十了。

  佛陀聽後,便反問羅睺羅:「如果現在有人說你與某尼非梵行,而且也有在一旁作證,那麼你羅睺羅該怎麼辦?」羅睺羅回答:「世尊!我若憶念,當言憶念;不憶念,當言不憶念。」佛陀聞後斥責道:「羅睺羅!愚痴人汝尚得作此語,陀驃摩羅子清凈比丘何以不得作如是語?」佛陀對羅睺羅說,連你這么愚蠢的人都會如此回答,更何況比你高明百倍的陀驃摩羅子呢?佛陀的本意是,你羅睺羅此時插話,根本就是多餘。

  此時,佛陀大眾比丘宣布說:「於陀驃摩羅子比丘當憶念,蜜多羅比丘尼當以自言滅,慈地比丘僧當極善呵諫教誡:汝雲何見?何處見?汝何因往見?」這是對三人的處分分別如下:

  1、陀驃摩羅子比丘要好好反省;

  2、蜜多羅比丘尼因為誣告他人,要給予默擯,逐出僧團;

  3、對於慈地比丘錯誤,大家要搞清原因,耐心勸導,多做思想工作

  佛陀還嚴厲斥責慈地比丘:「雲何愚痴?以因飲食故,知而妄語!」

  最後,佛陀為陀驃摩羅子尊者正名:「陀驃摩羅子清凈無罪。」

  一個出家人,僅僅是為了吃了幾頓粗食而蓄意陷人於不義,實在是小題大做了。還是佛陀在詩偈中說得好啊——

  若能舍一法,知而故妄語,不計於後世,無惡而不為!

  寧食熱鐵丸,如熾然炭火,不以犯禁戒,而食僧信施!(9.23.)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