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經、1187經:此二經敘述佛陀為縈髻婆羅門講說解除心中縈髻之法。

  1186經、1187經:此二經敘述佛陀為縈髻婆羅門講說解除心中縈髻之法。

  有一位縈髻婆羅門很有善根,在未出家婆羅門之前,曾經為佛陀所稱許,贊其為「善知識」。這位婆羅門既為「縈髻」,大約是將長頭發盤縈在頭頂之上而得名為「縈髻」婆羅門。他以「縈髻」為題,而說偈曰:「外身縈髻者,是但名縈髻;內心縈髻者,是結縛眾生。今請問瞿曇,雲何解縈髻?」頭頂上的縈髻並不難解,只要將束績縈髻的發簪或者其他之物取下便可以了。但是心中的那些縈髻又將如何解除束縛呢?

  佛陀回答說:「受持於凈戒,內心正覺,專精勤方便,是則解縈髻。」凈戒的受持涉及到內外兩方面,主要傾向於外在之戒,即對六塵境的染著,所謂防非止惡。而內在的修鍊,主要靠「修正覺」,即心懷正念,內正思惟,也即是心念時時以正定相收攝。除了內外兩方面之外,一定要做到張弛有度,即世尊的「彈琴喻」,彈琴之時既不能太快(欲速則不達,否則琴弦易折斷),亦不能太慢(聲音緩頓而使人昏昏欲睡,容易滋生懈怠)。針對於此,佛陀在1187經講得更明白:「眼耳及與鼻,舌身意入處,於彼名及色,滅盡令無余。諸識永滅者,於彼斷縈髻。」此處所講的便是教誡我們正確處理根境識三者的關係,從而徹底解除掉心中的縈髻,使自己擺脫煩憂的束縛,獲得身心自在

  最後順便談一個佛教界常識性問題:出家僧人為什麼要剃除鬚髮呢?這里有不同的說法,主要集中在三點:第一,鬚髮代表世間煩惱習氣,將鬚髮剃除目的是要與煩惱作堅決的鬥爭,並與煩惱徹底訣別;第二,從某種意義上講鬚髮受之於父母,因此鬚髮表示世間親情。剃除鬚髮表示出家從不囿於世俗親情牽掛,志堅出離三界而求得最高的涅槃。第三,剃除鬚髮出家比丘的特徵之一,用於與當時諸外道的區別,所以「剃髮沙門」一般是佛教出家眾的特指。(12.3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