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四)~K 1193經:記述梵天勸說瞿迦梨比丘離開提婆達多。

  1193經:記述梵天勸說瞿迦梨比丘離開提婆達多。關於提婆達多此人我在前面的相關文中曾經不止一次地提及。可以說,在佛教史上,提婆達多是以反面形象而出現,他是破壞僧團和合的代表人物。提婆達多一方面倚仗阿闍世王的王權發展自己的分裂勢力,另方面所主張的極端苦行修行方式,也的確迷惑了當時那些不明真相比丘僧。比如說本經中所記述的瞿迦梨比丘,不僅全盤接受了提婆達多那套花言巧語,而且演變成提婆達多的忠實信徒並自願加入提氏僧團,成為提婆達多的「伴黨」,可見當時一部分比丘中毒何等之深!

  本經借用梵天王之口,對瞿迦梨比丘進行勸導。當彼此一見面,瞿迦梨便問梵天王:「汝是誰?」梵天王如實作答;瞿迦梨聞後道:「世尊不記汝得阿那含(不還果)耶?」天王回答說「如是,比丘!」瞿迦梨接下來的問話便有不講道理:「汝何故來?」你既然已證得不還果」,為什麼還要跑到人家來呢?此話的潛台詞是:既已證不還果,就不應再來人間;既來人間你就沒有證得不還果,從而說明佛陀的記別是不準確的。很顯然,這是一種謗佛行徑,罪業很大。故而梵天王一聽些問,便回答說「此不可治」,等於說這種人簡直無可救葯了。因此梵天王說偈道:「於無量處所,生心欲籌量;何用黠慧者,而生妄想?無量而欲量,是陰蓋凡夫。」就是說跟隨在提婆達多的後面,不可能會超脫妄想,只能永遠是不離貪欲凡夫而已。

  見話不投機,梵天王便離開瞿迦梨之所而去拜見世尊,將此經過告之佛陀:「今旦太早來見世尊,正值世尊入火三昧,我且當入提婆達多伴黨瞿迦梨比丘房中。即住戶中,徐徐扣戶,口說是言:瞿迦梨!瞿迦梨!當於舍利費、目犍連賢善智慧者所起凈信心,莫長夜得不饒益苦!……」佛陀聞後說道:「如是,如是,梵王!」說明佛陀肯定了梵王的一席話,同意在提婆達多那裡,並不能學習到什麼真本領,永遠只是一介凡夫。(1.4.)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