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九)~A 1294經:本經敘述無欲遠勝於得欲。

漫說《雜阿含》(四十九)

  (卷四十九)

  1294經:本經敘述無欲遠勝於得欲。

  一位天子來向佛請教:「大力自在樂,所求無不得;何復勝於彼,一切所欲備?」這里的「大力」,主要是指一種力士,擁有很強壯的身體,而且贏得大家的尊重與敬畏。倘若擁有力士大氣力和強壯的體魄,在當時印度社會看來,是一種榮耀,而且可以完成別人無法完成的事情。故而這樣的大力者是自在的,各種所求可謂萬般遂意。對於世間人來說,誰能大力士自由自在呢?從當前社會而言,這種「大力」可以理解為體質上的健康,大家都會錢財身外之物,唯有強健的身體才是自己的當我們生病時的時候,才切身地感受到健康是多麼的重要!世間什麼東西能比健康更顯得可貴呢?

  對於這個問題佛陀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佛陀說:「大力自在樂,彼則無所求;若有求欲者,是苦非為樂。於求已過去,是則樂於彼。」大力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在樂」的,理由是真正的自在之樂,是建立在「無所求」的基礎之上,絕不是「無求無不得」。縱然是一切皆順心如意有求必應,但是還是有一個「求」字。這樣一來,終究落於眾生欲界之中,從而輪轉於生死。「自在」可不一樣,從佛法角度而言,眾生極難獲得自在,因為「自在」實際上一種遠離煩惱束縛,身心自由通達所作所為一切皆進退無礙。這樣的「自由」,又豈是我們凡夫所能企及的?觀音菩薩又稱為「觀自在菩薩」,因為他已達到了「圓融無礙」和「究竟自在」;佛可以稱為「自在人」,因為佛陀所具的功德難以思議,超脫於生死流而獲得大自在。故而佛與菩薩,皆為無求之人,所以他們皆擁有自在之樂

  而作為我凡夫呢?雖然事事一帆風順,但總有不如意的時候。比如誰都無法預測自己能活多久,誰也沒法保證一生無病無災。秦始皇夢想著他的子孫千秋萬代,紅頂商人胡雪岩相當年在商界政界也曾呼風喚雨,可是其死後不久,秦江山的結終以及胡的徹底破產,這豈非命運中的冥冥安排?「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凡有所求,皆為苦源」,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佛偈中所言的「若有求欲者,是苦非為樂」,眾生往往十分顛倒,以苦為樂、苦中作樂,或者明明知道是苦,卻還是一個勁地去上下而求索。「於求已過去,是則樂於彼」,假如我們做到了無所求、無所欲,那麼所獲得的快樂,遠比那些因欲而得欲的人,要快樂千倍萬倍!

  無欲可達自在之樂,此為本經主旨。(4.10.)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