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九)~U 1315經:此二經記述栴檀天子向佛請教如何做方能不墮於三惡道。

  1315經:此二經記述栴檀天子向佛請教如何做方能不墮於三惡道。

  在1315經中,這位栴檀的天子向佛請教:「問瞿曇大智,無障礙知見,何所住何學,不遭他世惡?」大意是一個人需要住止於何處,學習何法,方能後世不墮於三惡道?

  佛陀回答的重點放在惡業方面,即「攝持身口意,不造三惡法,處在於居家,廣集於群賓,信惠財法施,以法立一切;住彼學彼法,則無他世畏!」

  三惡法是指身口意三業均為惡行,身三為殺、盜、淫(或邪淫),口四為妄語、兩舌、惡口及綺語,意三為貪、嗔、痴。此三惡法可以說囊括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思想意識的動念起想到一切行為舉止,都可以在三惡行中一一找到對應的位置。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止惡行善(或者說止惡本身就是在行善),那麼就算是今生能夠平安度過,也極難保證後世亦能如履平地般一路坦途。故佛陀在回答栴檀天子的提問中,明確地提出若想不墮三惡道,就必須在制止三惡行,需要做到「攝持身口意」,把握住六根門頭,使自己無時無刻不處於自我的約束之中。這些是不墮惡道的必備條件

  除此以外,還要為自己多多培植福德資糧。作為一名居家信士,除了做好本份工作以外,還要做到樂善好施,以自己的凈心去惠施他人。行布施方式未必局限於財施。我覺得弟子對他人的布施,最要緊的是將自己所學悟到的佛法毫無保留地與他人分享,讓周圍無數的人都能夠獲得佛法的教益,即「法施」。法施功德不可思議,所獲得的福德果感也同樣是不可思議。故為人宣說佛法,使佛法廣為流布,其善行莫大焉!(5.16.)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