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五十)~Y 1360經、1361經:此二經敘述俗人與比丘各自喜好的差別。

  1360經、1361經:此二經敘述俗人與比丘各自喜好差別

  1360敘述「一女人於夜暗中,天時微雨,電光睒照,於林中過,欲詣他男子,倒深泥中,環釧斷壞,華瓔散落」。就是說有一位年青的女子,在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去約會她心愛的男人。此時該女子的既著急又有害怕的迫切心情可想而知,加之路面很黑很差,天上又飄落著細雨,故而該女子慌不擇路,一不小心摔倒在濘泥道中,自己身上精心打扮的那些「環釧」與「華瓔」都散落一地,弄得狼狽不堪。此情形與歌曲《回娘家》大略相似。此女人又急又氣,以偈表達她既惱怒又無奈的心情:「頭發悉散解,花瓔落深泥,環釧悉破壞,丈夫何所著?」看著自己灰頭土臉的樣子,心想又有什麼臉面去見自己心愛的男子呢?

  而在林中修習的一位比丘,已經有了很了不起成就,其已「得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已舍重擔,斷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當他聽到這位女子所說之偈,也以偈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煩惱悉斷壞,度生死淤泥,著纏悉散落,十方尊見我!」女子以自己身上的環釧與華瓔為榮耀,當它們一旦斷壞並散落於濘泥之中時,其苦惱便立即生起;而比丘卻將這些視為世俗煩惱之一種,若將它們悉數敗壞散落,那才是世間最開心的事情呢!這便是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最大區別。

  第1261經中敘述一對夫婦,「有丈夫與婦相隨,度河住於岸邊,彈琴嬉戲」,所謂夫妻恩愛美滿賽若視仙,故有「只羨鴛鴦不羨仙」之說。在明媚春光的沐浴之下,他們在清澈的小河邊,彈著琴唱著歌,翩翩起舞,好不自在!「愛念而放逸,逍遙青樹間,流水流且清,琴聲極和美,春氣調適游,快樂何過是?」在世人看來,這大約便是人間美好的景緻了。

  從比丘角度來說,可能情況大為不同:「受持清凈戒,愛念等正覺,沐浴三解脫,善以極清涼人道庄嚴快樂豈過是?」世間人以男女情愛、聲色犬馬為快樂,而比丘卻以持戒禪定解脫為最大快樂。當然我們也不能斷然否定世間快樂,否則這個世界可能會單調無味,變得毫無情趣;然若從出世間法來看,這些快樂過於短暫,而且樂極悲生的情形十分常見,故而它們是處於生滅變幻的有為法。佛法不離世間覺,諸佛成佛皆在世間它是世間法是成就無為法的根本與基礎,卻決非樂於世間而不肯拔離。我們若以出世心辦入世事,則既不會陷入「快樂何過是」的男女情愛也不會落入貪著環釧華瓔物質享受。舍諸二邊而行中道,既是修行法門,亦是待人接物的所持態度。倘若如是,則無論身陷濘泥道中,還是盪漾於春波之間,皆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謂世間聖賢諸輩,大凡如是。(7.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