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二)
分 目 | 卷 目 | 經名 | 參加 | 經 中 要 義 | |
第
二
分 | 6 | 小緣經 | 婆悉吒婆羅門 諸比丘 | 經中主要敘述佛陀的種姓觀;敘述佛陀破除婆悉吒、婆羅墮兩位婆羅門的驕慢心。佛陀說四姓中的任何一姓,如能行持善行,就會受到清而白的善報,反之而行不善行,即會受到黑而冥的惡報。經中另舉例說波斯匿王之禮敬三寶之美舉。 | |
摩樓國 | 諸比丘 | ||||
7 | 弊宿經 | 拘薩羅國 | 弊宿、諸比丘 | ||
8 | 散陀那經 | 王舍城外之七葉窟 | 散陀那等人 | 本經敘述散陀那居士在烏暫婆利梵志女林,參拜尼俱陀梵志和五百梵志。梵志們對散陀那居士吹噓說,他們破除佛陀教法,實乃易如反掌。佛陀以天耳聽到此事時,就到梵志們所居的林中,指出這些梵志所修的苦行法,並不是解脫的道法。佛陀乃闡述凈修五戒、十善,乃至四無量心,為苦行第一勝。 | |
眾集經 | 波婆城芒果園 | 諸比丘 | 本經為舍利弗代佛說法。說法的緣起乃由於尼乾子死後,其教團立即分裂為二,究其原因在於其教理的不健全,並非真實究竟之教緣故。為了防止佛陀滅度後教團由諍訟而導致分裂,而闡述如來之法才為真正出離之教,也就是解脫之道。此經所集的,為「如來說一正法」,在「一正法」的基礎上,進而分為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是將法相增一而加以列舉的說法方式。 | ||
9 | 十上經 | 瞻婆城的伽伽池側 | 諸比丘 | 本經為舍利弗代佛說法。經中把佛所說之法,是以法相為根據的一種分類法。第一為成法,第二為修法,第三為覺法,第四為滅法,第五為退法,第六為增法,第七為難解法,第八為生法,第九為知法,第十為證法。而每個都增一而至於十,共為五百五十法。 | |
增一經 | 祇園精舍 | 諸比丘 | 與《十上經》相仿,但只列其中之275法。 | ||
10 | 三聚經 | 祇園精舍 | 諸比丘 | 與《增一經》相似,是以佛說的體裁結集下來的,也是法相的分類法。內容是依趣惡趣、趣善處、趣涅槃法的三法聚,而各各由一而增至於十的增一法。 | |
大緣方便經 | 拘流沙國劫摩沙處 | 諸比丘 | |||
釋提桓因問經 | 毗陀山因陀婆羅窟 | 經中述說一切眾生的怨結均依貪嫉而起,貪嫉是依愛憎而生,愛憎即由慾念而起。欲由想而起,想由調戲心而起。若除調戲心,即沒有想,乃至沒有怨結。 | |||
11 | 阿妙夷經 | 冥寧國阿妙夷城 | 房伽婆梵志 | ||
善生經 | 王舍城 | 善生 | |||
12 | 清凈經 | 緬祇優婆塞林 | 周那沙彌 | ||
自歡喜經 | 摩揭陀庵婆羅林 | 舍利弗 | |||
大會經 | 釋翅提國迦維林 | 本經敘述佛陀在於釋迦國的迦維林中時,十方的諸神妙天都來集聚於其處,都禮敬佛陀及佛的弟子。這時四凈居天也到其處而以偈贊佛。地神和帝釋天,及諸神、神的眷屬們,也都來集其處。佛陀為了降伏他們的幻偽虛妄之心,而結咒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