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澹法師:《提籃觀音》本色示人的美學色彩

  《提籃觀音》本色示人的美學色彩

  刊登《佛山佛教》第九期

  文:悟澹

  《楞嚴經中有曰:「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三十三變身觀音的體系中,有一觀音名叫魚籃觀音也有人稱呼為馬郎婦觀音,什麼是馬郎婦觀音呢?唐代流傳的馬郎婦的故事就是魚籃觀音前世,在中唐時期《續玄怪錄》書中記載,翻譯出來的大概意思是唐大歷年間在延州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縱淫的女子,可以來說是人盡夫之,年輕男子都爭著與她交遊,跟她親熱,甚至有人陪睡她都不會拒絕,但是好景不長幾年她就死了,奇怪的是與她陪睡的男人們沒有一個不悲傷的,統統湊錢為她埋葬,因為這女子無家,就直接埋在了路邊。大歷年中從西域遠道而來的胡僧,在此墳墓擺設香案焚香敬拜,圍觀人好奇便交流了起來,胡僧說:「大家有所不知,此乃鎖骨菩薩慈悲施捨,世俗願望,在塵世間事情已經圓滿。」開棺驗屍世人方才得斯乃大聖慈悲喜舍,世俗之欲,無不徇焉,此即鎖骨菩薩

  關於提籃觀音我想很多人記憶都會浮現出《西遊記》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顯魚籃」那一章節,小說文字里還強調是沒來得及梳妝的觀音收服的鯉魚精,整個收妖過程還有詳細的描寫,比如菩薩下一根束襖的絲帶,將籃兒栓定,手提絲帶腳踏雲彩,頌字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當念到第七遍的時候,菩薩收服了鯉魚精在籃子里,菩薩非常簡單地就收服了鯉魚精,整個過程連孫悟空都沒看明白。

  但是很少人知道觀音手中的魚籃,是菩薩以性作為方便法門的標誌。其實魚籃觀音形象是由娼妓轉變成烈婦的,這也是魚籃觀音『以色投緣』的佛教義理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通俗地講觀音手中的魚籃,代表著以性作為方便法門的標誌,但是在我們民間宗教賦予了它降魔伏妖的功能,這種演變過程在我中原文化的影響下是不變的衍變。

  《觀音感應傳》中提到,觀音為了教化人們,變成了提籃賣魚的美艷女子,得到了很多男子的青睞,觀音要求只要在第二天能誦《普門品》、《金剛經》、《法華》才願意下嫁,但嫁入後須臾就死了,《觀音感應傳》中的女子並沒有成為《續玄怪錄》書中的馬郎婦,但是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延州女子的縱慾,還是觀音的變化,她們的做法都是宣揚佛法,傳法度人來懲惡勸善的。

  戒色戒欲的佛教中,觀音眾生印象是聖潔美麗的,怎麼可以化為『倡女』?其實這些換個角度理解,我們可以看出化倡救淫的行為,是有著深厚的佛理基礎的。人們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以色設緣的佛教義理,看似菩薩『行方便』,其實就是『空』、『無相』、『無作』、『無我』等作為法門,以便熏修其心教化眾生,雖然菩薩自身陷於五欲的污泥中,但是一旦正法弘揚,就會抽身而去牽出欲界。在中土封建傳統文化中,這種如妓女般的菩薩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因此在我中原佛教文化中,很少得知這樣的佛學

  密宗傳說中還有這么一個典故婆羅門教的信奉者毗那夜迦國王經常屠殺佛教徒,釋迦牟尼得知後親點觀音去教化他,觀音試圖用種種途徑來度化毗那夜迦國王都無法降伏,無奈之下變化成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合,在觀音的寬懷一度中,毗那夜迦終於頓悟,皈依佛教成為佛壇上眾金剛的主尊。

  觀音的這種慈悲為懷的方便法門,曾被美國學者瑞高•歐努馬指出,菩薩與妓女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妓女被慾望所趨,而以交易的方式來施予,菩薩則是慈悲法門,完全用慷慨的方式來給予。

  觀音捨生度人、以色投緣的佛教義理,正映照了萬法皆空道理,不管是神話色彩也好,還是哲學理念佛教義理也罷,提籃觀音故事就像是出淤泥蓮花,本身的無我和大無畏精神佛教文化和美學文化色彩中,給神話教義塗抹了多姿多彩極具夢幻的一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