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十七)~B 有關長壽王的故事

  接上文(《長壽王本起經》)——

(二)有關長壽王的故事

  為了更好地說明忍辱的積極意義佛陀比丘們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裡有三位主要人員,第一領銜主演名叫長壽,是過去世拘娑羅國的國王很有才能;第二領銜主演名叫梵摩達哆,是加赦國的國王此人殘暴異常,喜歡挑起戰爭;第三位領銜主演名叫長生,是長壽國王兒子,也是位很有智慧未來國王。這個故事,就是在他們三位之間展開,時間跨度應該在半個世紀以內。

  根據經文中的說法,拘娑羅國與加赦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至於什麼原因發了戰爭,似乎沒有說明,但是戰爭主動挑起者,卻是加赦國。加赦國的國王梵摩達哆是位好戰分子,他經常把自己的軍隊結集起來,侵犯拘娑羅國的領土。拘娑羅國的長壽國王忍無可忍情況下,就「自引軍出,往至界上,列陣共戰,即摧破之」,說明兩國無論在軍事實力上,還是在戰爭策略上,梵摩王都遠遠不是多壽王的對手。結果梵摩王的軍隊一敗塗地,「長壽盡奪彼梵摩達哆四種軍」,就連梵摩王本人都成了對方的俘奴,「乃復生擒加赦國王梵摩達哆身」。但是,長壽王很是慈悲,他像諸葛亮七擒孟獲那樣,隨即把梵摩王給釋放了,對他說:「汝窮厄人!今原赦汝,後莫復作!」意思是說如今你變成光桿司令了,今後你再也不再來我們國家邊界搗亂了。

  或許是長壽王的這句話刺激了梵摩王,導致了梵摩王的自尊心與報復心極度膨脹;或許是出於其他目的,反正這位梵摩王死心不改,回到國內後像越王勾踐那樣卧薪嘗膽,奮發圖強,一心復國。後來,他糾集軍隊,再三與長壽王作戰,可是均被長壽王戰敗。當梵摩王最後一次帶領軍隊,再一次前來進犯國土時,長壽王作了認真的反思,他心想如此打下去,肯定會沒完沒了,最終會造成國庫虛空,民不聊生。他心下想:「我已克彼,何須復克?我已伏彼,何足更伏?我已害彼,何須復害?但以空弓,足能伏彼」——長壽王是想用和平主義與不抵抗政策取代以往的積極應戰策略,他認為僅憑一把沒有箭的「空弓」就能夠將梵摩王降伏。我們姑且不去評論這種想法是如何的天真與幼稚,作為一種理想,倒也無可非議。長壽王作此念想後,就命令四種兵種全部放下武器,任憑梵摩王的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把長壽王的所有國土,劃歸為加赦國的版圖為止。

  國家沒了,那麼這位長壽王怎麼辦呢?他選擇了出離,「我今寧可獨將一妻,共乘一車,走至波羅奈」,他逃到了波羅奈這個國家去了。到了波羅奈以後,他化裝成平民百姓,在鄉村城邑之間行走。由於他以前當國王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受學博聞」,因此他「以博聞故,即轉名為長壽博士」。看來「博士」這個名稱,不光中國古代有,印度古代也有它是「博聞之士」的簡稱,與今天的學位稱號相比,差別較大。

  這位長壽博士,不但多聞,而且對聲律也十分在行,他來往於街街巷巷,「以歡悅顏色作妙音伎」,波羅奈國的那些達官豪族們聽後,都「極大歡喜而自娛樂」。從經文中可以得知,波羅奈國似乎是加赦國的附屬國,而且與加赦國毗鄰。長壽博士聽動的樂曲聲,被梵摩達哆王的眷屬們聽到了,加赦國的國師也聽到了,國師長壽博士到其府上演奏,然後給他安排了固定的住所,作為賓客對待。

  後來,長壽博士妻子懷有身孕,這個國師精通相術,便給博士之妻占卜。所卜的結果令國師大吃一驚,原來博士之妻所懷的竟是有之子國師「便以右膝跪地,叉手向長壽博士妻,再三稱說:生拘娑羅國王!」此時,國師對於博士夫妻真實身份也悉數知曉。他趕緊吩咐手下人,此事萬萬不可泄露出去!

  轉眼幾個月去了長壽王妻生下一子,起名叫長生童子夫妻倆怕露出風聲,當孩子生下來不久後,便寄養在朋友家中。一晃數年過去,長生童子亦漸漸長大,經中說他「若諸剎利頂生王者,整御天下,得大國土,種種伎藝……如是種種諸妙伎藝皆善知之。若干種妙事殊勝,猛毅超世,聰明挺出,幽微隱遠,無不博達」。

  但是時間長了,長壽博士真實身份,終於被梵摩王所探知。他命令左右立即往國師家中,將長壽博士逮捕,然後親自審問。長壽博士之子長生童子此時已經長大成人,經中說他本領很大,連波羅奈城中的豪族權貴全部都聽從他的安排。當父親長壽王被捕後,他四處活動,在貴族中進行宣傳,歷數梵摩王的種種罪惡,號召大家行動起來,一起推翻梵摩王的統治。梵摩王得到密報後,十分驚慌,「聞即大怖,身毛皆豎」。於是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就命令手下立即梟殺長壽王,將其渾身「斬作七段」。但是長壽王在臨終前一再囑咐其子長生童子:「童子可忍,童子可忍!莫起怨結,但當行慈。」由此可見長壽王的博大的仁愛精神

  經中記述,長壽王去世後,長生童子也像他的父親那樣,走村串巷為大眾講解忍辱之道,並且以音樂作為宣傳的媒介,被人們譽為「長生博士」。後來,長生童子得到了梵摩王的重用和信任,甚至把自己貼身的刀劍都交給長生博士保管。在一次田獵行動中,長生博士與梵摩王共乘一車,他本來是有充足的時機殺死梵摩王的,可是當他舉起刀的一剎那,他想起了父新的遺言,於是又將「舉刀還內鞘中」。待國王睡醒後,他如實將自己的真實身份與欲殺國王動機悉數告訴了梵摩王。這位梵摩王此時方才幡然醒悟,他對長生童子說:「童子!從今日始,我所領國盡以相與,汝父本國還持付卿。所以者何?汝所作甚難,乃惠我命。」長生童子倒也很知足他對梵摩王說:「天王本國自屬天王,我父本國可以見還。」意思是說你國家我從沒打算要,你只要把我父親國家給我就可以啦!

  於是,加赦國王梵摩達哆與長生童子共載還歸,入波羅奈城,坐正殿上,對朝中的文武群臣說:「各位愛卿,拘娑羅國長壽王原來還有一兒子,名叫長生童子,現今已經長大成人。如果大家見到了這位長生童子,那麼大家將會對他怎麼樣呢?」

  朝堂之上的群臣向國王稟報說:「大王,那還用說嗎?只要我們一發現這個長生童子,當然是殺無赦啦!」國王聽了,就指著坐在一旁的年輕小夥子說:「諸卿,這位就是長生童子。大家千萬不要對這位長生童子生起惡意。這位長生童子忍辱負重,實在是不簡單啊!」於是梵摩王就把有關長壽王與長生童子的一些經歷,向大家作了詳細講解。大家聽了之後,都唏噓讚歎不已。最後,梵摩王當朝宣布: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長生童子為妻,「塗以王香,衣以王服,令坐金御床,以女妻子,還其本國」。從此以後,兩國世世代代,永遠和好,永不再戰!

  佛陀在說完這個故事後,語重心長地告誡諸比丘

  「比丘!彼諸國王剎利頂生王,為大國主,整御天下,自行忍辱,復稱嘆忍;自行慈心,復稱嘆慈;自行恩惠,復稱恩惠。諸比丘!汝亦應如是,至信、舍家、無家、學道,當行忍辱,復稱嘆忍;自行慈心,復稱嘆慈;自行恩惠,復稱恩惠。」(未完待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