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識自心眾生 見自心佛性──以佛心處世為人

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
──以佛心處世為人
                          
  出家人常言道:「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立願要上求下化,普利眾生。然而什麼是佛心?這不禁令人想起以下的一個故事
  從前有位女施主,無論財富、地位、權勢能力,甚至是美貌,都沒人能與之相比,可是她卻還是鬱郁寡歡,一個朋友都沒有。於是她就去請教山中一位禪師,詢問如何才能令自己得人歡喜並且廣結善緣。
  禪師告訴她:「如果你隨時隨地和各種人相處、合作,而且有佛一樣的胸懷,講些佛話,聽些佛音,做些佛事,用些佛心,那你就能為人見人的人了。」
  女施主聽後不解,問禪師道:「佛話怎麼講呢?」
  禪師回答說:「佛話,就是說歡喜的話,說柔軟的話,說真實的話,說謙虛的話,說利人的話。」
  女施主又問:「那麼,請問佛音怎樣聽呢?」
  禪師回答說:「佛音就是化一切音聲微妙法音,把辱罵的音聲轉為慈悲音聲,把毀謗的音聲轉為贊嘆的音聲哭聲、鬧聲、粗聲、劣聲,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佛音了。」
    女施主再問:「請問佛事又是什麼事?」
  禪師回答道:「佛事就是布施的事、助人的事、服務的事、奉獻的事、全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進一步問:「請問佛心又是什麼心?」
  禪師回答道:「佛心就是慈悲一切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啊。原來是這樣!」女施主聽完禪師這番話之後,一改從前的驕氣、傲氣。在人前不再誇耀自己的財富亦不自恃美麗而輕視別人,在待人接物上也謙遜有禮,對家人親朋也能體恤關懷,做事情也滿懷愛惜之心,不久,她便得到了人們的好評,朋友也多來了生活也變得快樂了許多。
  這個故事含有很高的啟迪性的意義故事中說到的「佛話、佛音、佛事佛心」,不但令那位施主依此四事做人處事而取得成功,就是我們這些紅塵中形形役役、忙忙碌碌的眾生,若能在現實社會中常說佛話、聽佛音、做佛事、懷佛心,那麼必定百利而無一害,能擁有一喜悅自在圓滿幸福人生
 
  其實,「說佛話」,就是要我講話時注意自己的態度及表達方式:不要在心情鬱悶、煩惱不高興的時候,說些生氣的話、發怒的話,以致出口傷人;所謂失意之時忍三分,得意之時讓三分,要以平和的語氣、謙遜的心態對待一切人;俗諺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對人說一句好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會令人覺得溫暖。這里的良言,不是奉承之言,或是美麗的謊言,而是贊美、勸勉、安慰人的話語。相反地,一句壞話一句刺心的話,卻令人在炎熱的夏天,也會感到心寒。
 
  「聽佛音」,事實上我們大多數的人喜歡聽到別人恭維自己、誇獎自己、吹捧自己的說話,而對於批評、毀謗、辱罵的聲音自然地排斥、不滿和憎恨。這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反射,也是人之常情。可是,這正就是讓我們無法成功的原因,因為,若不能接受這些不悅耳的聲音,也就不能接受種種的挫折和考驗,所以,就無法改正自身的缺點,從而增長成長的經驗智慧
  而「做佛事」,不只是要我們以錢財布施,還要以虔誠真誠的心去做我們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收養一條流浪狗;過馬路時攙扶盲人;將一個迷路的孩子送回親人身邊;做一個志願者幫助貧困山區的學生接受教育;勸誡誤入歧途的青少年覺悟回頭、重新做人;甚至是隨時隨地幫助有需要或遇到危難的人等等。這樣的事情,時時刻刻都發生在我身邊,只要我們自願自覺地伸出援助之手,自然一定能夠做到。
  當我們能夠說佛話、聽佛音、做佛事之後,我們自然而然就有一顆佛心就能放下貢高我慢,對人我是非不會太在意,對成敗得失亦不會太執著;遇到不開心不順意的事情也能夠處之泰然或冷靜處理,而不是怒形於色,惱己惱人。我們若能做到凡事謹慎,凡物愛惜,以慈悲心、平地心、忍耐心、包容心待人接物自然就能憐憫別人的痛苦、體諒別人的艱難,並且寬容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內心的貪、瞋、痴等煩惱自然亦會慢慢地袪除。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看清生命的本質,心靈常覺滿足,不再向外攀求。
 
  其實,佛心就是眾生心,問題只在於迷、悟的差別,正如《六祖壇經所說:「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欲求見佛,但識眾生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欲求見佛,但識眾生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因此,「以佛心為人、處世」,就是以善心善行來開啟我們的自性、增長我們的智慧,醒覺我們的無明;從而自覺覺他,利己利人生命自然就會充滿祥和、喜悅自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