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輪迴不在別處

輪回不在別處

  業就是行為,包括思想語言身體三種。通常,我們更多是關注表現出來的行為,卻忽略了尚未表現的行為。事實上,不論這一行為是否表現出來,都會內心留下痕跡,形成內在的心理結果,影響未來生命走向。

  在座的每個人都不一樣。長得不一樣,想法不一樣,性格不一樣,興趣愛好也不一樣,這些差別是來自生方式心靈軌道的積累。這種積累的發展,就會呈現出相應的生命形態。所以,商人商人的特徵,軍人軍人的特徵,藝術家有藝術家的特徵。

  佛教所說六道,也是生命發展過程中呈現的不同形態。比如餓鬼代表渴求的心理,這種渴求被無限張揚後,就會呈現出餓鬼生命狀態。阿修羅代表好鬥心理,這種好鬥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呈現出阿修羅生命形態。動物代表愚痴心理,除生存本能以外沒有更多思考。如果人生僅僅停留於飲食男女,那和動物是沒什麼差別的。

  所以說,輪回不在別處,正是每種心理髮展的不同生命形態。其實輪回不難理解,比如你喜歡做什麼,追求什麼,幾乎每天都會重復。在重復過程中,又使這種喜好得到成長,促使我們再去追求。這種重復就是輪回的顯現。從起點到終點,再從終點回到起點,周而復始。

  這種追求又包含相應的價值觀,覺得我要這樣活著才充實,才有意義。那麼,我們追求的這些到底有沒有價值?是不是值得去做這就取決於我們對生命的思考,取決於我們的認知

——摘自《佛教的教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