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我們還活著,我們要珍惜

我們還活著,我們要珍惜

  思維暇滿,就是幫助我們認識暇滿人身的巨大價值,認識它的難得易失。當我們學修相關內容時,對現有人身是否生起這一認識?是否真切感受到它的殊勝之處

  如果學了《道次第》之後,關於暇滿的認識依然停留在書本上,依然是宗大師說法,而我們僅僅是了解這一知識,知道暇滿、義大、難得這些名相,並未落實到心行去認識,並未意識到人身多麼重要。我覺得,這種學習是沒有多少意義的。

  真正的學佛,是把這一法義轉化為自身觀念並以此返觀,對現有人身生起如理如法的認識,知道如何珍惜人身,使用人身。歸納起來,有這樣幾個步驟。其一,掌握暇滿人身的知識,知道其中究竟說了什麼。其二,將知識轉化為自身觀念,成為人生觀的組成部分。其三,以此看待自身問題,將所學觀念運用於修行。倘能按照這一次第落實,那就意味著,我們真正懂得了法義,懂得了其中內涵,而不僅僅字面的意思。也只有這樣,所學才能成為自家寶藏而不是一些用來自我滿足的只是,或是一些向別人展示的說法

  以上步驟中,聞思修都已具備。不是說,必須在座上禪修才是修行。《道次第》的禪修,包括觀察修和安住修。所謂觀察修,是通過對法義的思考和認識,逐步落實為自身觀念。所謂安住修,就是對法義確定無疑並進入相關心行軌道。比如學修暇滿,首先是由人身難得今已得」的慶幸而生起珍惜之情,然後安住其中,保持這種心理狀態

  當然,這種修行不是一次就能奏效,就能定型的。因為我內心還有許許多多的固有串習在干擾,在搶佔心靈頻道。稍不留神,又會在慣性力量中回到原有軌道。此時就需要再思考,再觀察,再用法義進行對照,直到這種珍惜之心再次提起。真正意識到人身今生最大的財富,是唯一可以用來改變命運機會,必須牢牢把握,有效使用,以此成就它所蘊含的最大價值和究竟利益

  用現在的話說,思維暇滿就是幫助我們重塑價值觀。那麼,這個價值究竟是什麼?換言之,活著的理由是什麼?若對人生沒有深層思考,反而容易找到一個打發自己的理由,比如人們常說的「為了孩子,為了家庭,為了事業,為了享樂」等等。他們認可這些理由,就能心甘情願地付出一生。當然,這種認可往往帶有「自欺」和「隨眾」的成分。所以,那些比較有思想的人就不容易滿足於這一答案,他們看到了這些理由的虛幻也不認同其中的價值,但又找不到足以說服自己的理由。對於想要找到答案而無從知曉的人來說,這種思考是極其痛苦而無望的,不少人甚至因此走上了絕路。

  所以說,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關係到我們的安身立命之處。找到答案也就找到了人生的究竟價值,我們才能確定自己究竟要什麼,不要什麼。所以,這是關係到整個人生的大事,也是關係到盡未來際的大事。

  通過對暇滿人身的思考,我們是否建立了與此相應的價值觀?是否找到了生命的終極目標這是我們需要自我考量的,如果沒有確切的答案,就說明我們這一階段的學習尚未過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