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道念的建立·僧格的養成

道念的建立·僧格的養成(上)

  從小,我們被送去學校,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習世間學問,取得謀生的方法。但是無論我們的學位有多高,我們的人生還是充斥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煩惱並不因我們的學識增長而減少。面對生活中的起起伏伏,種種煩惱問題,我們學佛,因為我們把佛陀視作生命導師,一位斷除煩惱的覺者。佛陀雖然已經入滅,但是這個時代仍然還有不少人承擔起如來事業,為法的延續而堅持,他們就是我們現世的心靈導師——僧伽

  僧伽在這個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類價值觀改變,崇尚物質金錢權力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所面對的挑戰也越來越艱巨。作為法的繼承者、延續者,僧伽佛教的重要資源,是世間的一股清流,所以教育與培訓僧才是極其重要的。

  為了探討漢傳佛教教育如何培育僧才,《琉璃坊》有幸採訪濟群法師,了解中國大陸培育僧才狀況,潛在的問題以及出家人在這時代所扮演的角色法師來自中國福建,現任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並受聘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長期從事唯識戒律的研究及講授,教學之餘,法師在山裡讀書寫作,發表相關學術論文數十萬字及出版多本著作也不時受邀於高等學府及信眾團體弘法開示,足跡遍布歐洲、澳洲、港台等地。


  漢傳佛教如何培育僧才

  琉璃坊:請問法師漢傳佛教中國大陸是如何培育僧才?

  濟群法師:根據漢傳佛教傳統出家後跟隨剃度師身邊數年,逐漸去除世俗習氣並以受戒持戒來培養僧格。隨後,或進入禪寺習禪,或到講寺學教,或去律寺習律。近代以來,後面這一階段通常在佛學院完成。大陸的佛學院教育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兩年的預科教育、四年的本科教育和數年的研究生教育。預科階段著重培養出家人三寶信心、道念及僧格。本科階段著重知見的確立,廣泛學習教理、教制。最後是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選擇唯識中觀等某個宗派深入學習。目前,也有不少師父因為缺乏教導徒弟能力,將弟子基礎教育一並交給佛學院承擔。

  僧才教育的演變及現況

  琉璃坊:可不可以法師談一談中國佛教在培育僧才方面的演變,以及目前的一些的狀況

  濟群法師:早期的佛教教育,有譯經院的教育、宗派教育及禪宗叢林教育。直到清末民初,才開始出現佛學院的教育。這是一種綜合性教育,相當於社會大學的教育模式,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種不同層次。戒幢佛學研究所、中國佛學院閩南佛學院等偏重高層次佛教教育,此外,還有許多中級佛學院及著重初級教育的佛學培訓班。

  經歷十年浩劫之後,大陸教界出現嚴重的人才斷層。如何快出人才,是教界的當務之急。在這樣的情勢下,佛學院教育確實為中國教界輸入了大量人才。目前,活躍在教界各個重要崗位的中堅力量,多是從佛學院畢業的。雖然成果有目共睹,但作為佛教教育的陣地,佛學院照搬社會教育的模式,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正因為如此,中國教界已多次召開以「佛教教育」為主題的研討會,尋求契合佛教傳統又適合時代需求的教育之道,以解決當今佛教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道念的建立·僧格的養成(下)

  僧教育要注意的問題

  琉璃坊:新加坡也很重視培育僧才,新加坡佛教總會就創辦了新加坡佛學院,但我們還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法師能不能給我們一些借鑒,以便把僧才教育辦得更好?

  濟群法師新加坡佛教總會曾經來到廈門,實地考察中國大陸僧伽教育的現狀,當時,我也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佛教教育中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一、重視基礎建設。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有一些是繞不開基礎對於任何人都不例外。這基礎便是對三寶信心、僧格的養成及作為出家人必須具備的相應素養。如果這一基礎尚未具備,就直接學習大經大論,談玄說妙,勢必無法將教理落實於心行。若是一個家人只會誇誇其談,不得受用,必然導致信心淡化乃至退失,這也是海內外不少佛學院存在的問題。

  二、知見不宜太雜。對於一般學生來說,通過學院教育掌握一種知見,在今後的修行及弘法中就已足夠。而目前的佛學院教育往往涉及很多各宗各派的知見,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能力理解、消化。幾年學下來,似乎對各宗均有涉獵,卻僅限於支離破碎的知識,結果什麼也用不起來。

  三、重視實用性。佛學院學生畢業後,絕大多數要走上弘法或管理崗位。因此,佛學院教育中應適當開設些實用性課程,如怎樣組織並開展弘法活動,如何管理寺院等等。 

  出家人有減少嗎?

  琉璃坊:最近二十年來,中國大陸歷來推行「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鼓勵少生、優生,成功地減緩了中國大陸人口。而新加坡年輕一代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其他種種因素孩子同樣是越生越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師本身是否發覺出家眾有減少的傾向?現代父母是不是更捨不得讓孩子出家

  濟群法師:過去,很多人有這樣的擔心。事實上,關鍵不在於孩子的多或少,而是佛教能否健康發展,弘法有沒有力度,能否給社會展現更多的正面形象我覺得,這才是決定出家人多少的重要因素。如果僧團不是很健康,即使有很多人出家,也未必是好事

  就大陸的情況來說,我並未發現出家眾明顯減少,相反,現在社會的資訊非常發達,尤其是網路的普及,使得更多人有機會通過各種渠道接觸並學習佛法。如果他們有一定善根,能放下世俗名利又不想浪費寶貴人身,那麼出家是很自然的事。何況中國大陸人口多,基率很大。

  出家人扮演什麼角色

  琉璃坊:在這個資訊爆炸、社會風氣糜爛、資本主義興盛的21世紀,出家人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濟群法師在這時代,出家人扮演的角色,應是眾生心靈導師物質越是發達,眾生煩惱反而越重。當今社會有兩大問題,一是人們的心態不好,二是價值觀錯位。出家人能為社會民眾提供正確觀念和行為方式,幫助他們通過禪修、持戒獲得良好心態並以佛法引導他們解除煩惱,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健康生活方式。這些,才是家人的根本職責。如果還有更多的精力和條件,還可以從事慈善、環保等公益事業,發揚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菩薩精神,同時也能提高教界在社會的影響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