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不僅僅是不做什麼

僅僅是不做什麼

  人間善惡兩種力量在我們的人格中,這兩種力量同樣存在。傳統儒教人性善惡存有爭議,既有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之說,又有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之見,孰是孰非?

  從佛法角度來看,人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在我生命中,善惡是同時存在的。學佛就是要開發生命中善的力量使我們的起心動念和善法相應,使我們的慈悲念念增長。

  《華嚴經》中有一著名偈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當年,白居易向鳥巢大師問法時,大師正是以此偈作答,可見其重要意義佛法固然博大精深,但在具體行持中,又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

  聲聞乘強調以止息惡行持戒,即「諸惡莫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持戒本身就是一種行善方式。如果每個人都能不殺生,我們就不必擔心受到他人傷害;如果每個人都能不偷盜,我們就可以夜不閉戶;如果每個人都能邪淫,就少了許多情感糾紛和家庭悲劇;如果每個人都能妄語,我們就不必擔心上當受騙;如果每個人都不飲酒,都能保持清醒頭腦,很多悲劇就可以避免。

  而菩薩乘更強調「眾善奉行」,不僅要以持戒來止息惡行,還要積極行善。善事不論大小,凡是自己能夠做到的,都應隨分、隨力、隨時去做。只要眾生困苦,就積極主動為人分憂解難。並且對所有眾生都視如己出,無有分別。像觀音菩薩那樣,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眾生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眾生困難就是自己的困難。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不求回報,不論得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就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