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你都在修些什麼

都在修些什麼

  願菩提心就是我要幫助一切眾生解除輪迴痛苦願望這一利他願望也包含著覺悟,否則,就不會想到幫助一切眾生。但僅僅生起願望是不夠的,還須通過不斷修習來強化。因為這一願望剛剛萌芽,在很多時候,它還比不上貪心,比不上嗔心。如果沒有刻意調整,我們總是本能地修習貪心,長養嗔心。所以說,凡夫也在修行,只是修錯了對象

  當我們認識到貪心過患,認識到慈悲生命提升的意義,就要調整修習內容。從修我執改為修利他,從修貪嗔改為修慈悲。進而,將悲心逐步擴大,由幾個人擴大到幾十、幾百乃至無量眾生,從我們喜歡的人擴大到陌生人,擴大到曾經厭惡的那些人。佛菩薩大慈大悲,就是對一切眾生都能生起悲心。這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檢測標準,也是一個無法作假的檢測標準。我們的心行達到什麼程度?只須看看心中能裝下多少人,答案在這里

  或許有人會說:我對眾生感興趣,憑什麼要利益他們?這就必須了解,這種願望對自身究竟意味著什麼,對修行究竟意味著什麼。明確認識之後,還要對三寶庄嚴宣誓,發願以利他作為生命目標這一宣誓,就是受持菩提心,由此在內心形成菩提心戒體。

  很多信眾熱衷於受菩薩戒,但我們要知道,菩提心才是菩薩戒的核心所在。若不菩提心為何,不懂得修習慈悲,又能算是什麼菩薩?所以,首先要使菩提心成為內心願望,將盡未來利益眾生作為自身使命,才有資格求受菩薩戒,才有資格成為菩薩行者

  受持菩提心之後,還要將修習菩提心作為常課。因為菩提心戒體也是緣起法,雖已播種,但力量還不能與無始以來的串習抗衡。如何使這一念成為生命主導?需要不斷告誡自己:我要利益一切眾生。在反覆提醒的過程中,使菩提種子得到強化。否則,這一願望會因為疏於管理而逐漸枯萎,逐漸被其他心行取而代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