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10.湧泉長暫

(一)公案本文

福州雪峰義存禪師問僧:「今夏在什麽處?」

(緣起現象界,禪師又啟引言,尋機鋒開示學人矣!)

僧曰:「湧泉!」

(是地名?是心境名?若是地名,則該地定有泉湧出水來。若是心境,應長打妄想禪師套個正著,僧又被逮著了!)

師曰:「長時涌?暫時涌?」

(汝常大打妄想心呢?或偶爾始有些許妄想生起?)

僧曰:「和尚不著!」

(心常打妄想本是自家事,何勞禪師掛意!)

師曰:「我問不著?」

(自家污垢自己掃,我是不上忙,但連問一下也不行乎?)

僧曰:「是!」

(行者目無尊長,危哉!不理世間一切現象,本是守住空境,斷煩惱法門。但否定世俗一切,卻會誤入空亡。行者應尋機回凡,否則不能再往前進,得悟入圓通境界。)

師乃打之。

(禪師未免太老婆心切,何急切如是?乃欲破其執偏空,免墮入空亡也!)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修到求法空處,行者要把自心守得像銅牆鐵壁,又能如堅硬石頭般毫無罅隙,如此也才能對境心不起,也才能夠面境能達如如不動之地步。很多外道行者或修世間禪定行者過程執著有為、有相之法,雖有能力世間一切相,也有能力眾生因緣果報,甚至於在四禪境界行者,能入行陰心中也能觀十方界一千世界,但他們卻不能了脫生死,雖然壽命久遠,但天壽盡還得入六道輪迴洪流中。

行者若有而不能空,不能入無相,不能住無願,則所修都是道法世間禪定法,非是佛禪解脫道。若不能以智慧力破滅一切業緣覺知,終不能得徹底的解脫,故說不是佛禪解脫道;若以世間禪定對一切業緣,當行者定力衰退時,其定力即衰敗,故修佛禪者不以禪定解脫,因那是真實解脫法,也可說是有漏解脫法。故古僧大德言,行住、坐卧中都要禪定,此定當以智慧力化解一切業緣,如此才得稱為般若智,才能得正解脫知見行者要入空、無相、無願叄叄昧,當得要斷盡微細習氣。終南山圭峰宗密禪師是一有修證的禪師,他嘗言:「豈可一生所修便同諸佛力用?但可以空寂為自體,勿認色身;以靈知為自心,勿認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隨之。」

行者對業緣能自主無礙後,當如宗密禪師所言:「臨命終時自然業不能系,雖有中陰,所向自由天上人間隨意寄託。若愛惡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為長(身命),易粗為妙(真心)。若微細流注一切寂滅,唯圓覺大智朗然獨存,即能隨機應現千百億身,度有緣眾生,名之為佛。」

惟自問何者證得業不能系,要業不能系,要如何來做?德山宣鑒禪師嘗言:「於己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這是告誡我等修無願之叄昧法。那空、無相之叄昧法又如何來修呢?宣鑒禪師又言:「聖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故如古僧大德言,若行者我執、法執滅,分別性不起,即已證得似佛的境界,登上十地菩薩之流,但不能與果地佛如世尊者相比。

2. 釋題

公案名為「湧泉長暫」,以「湧泉長暫」來隱喻行者心念頭的多寡,行者時間在打忘想或偶爾打打妄想,此處由禪師先發言,誘使僧人應答而入機鋒之對。修行者妄想有第六識的妄想,或第七識的妄想之分。若第六識的妄想,是一般人或初修行者所具有的妄想也就是能主觀意念來想東想西的,想的無非是自己放不下的,或較掛礙的種種大小事,想多當然會神經衰弱。而第七意識所起的妄想,是一般人不經意的妄想,或修行較有境界的人,所現的一種不想而念頭自己起來的妄想,此是第七識執取八識種子法塵而現起的念頭,也是我們根深蒂固的妄執習氣,若此第七識的妄執性不去行者便無法證得法解脫

「湧泉」若用於佛法法相時,則可謂「修多羅(sutra)之無量教義」,其有文義不盡,有如泉水流注不停之義,如《法華玄義》中言。「湧泉」本是一地名,位於台州,台州湧泉為景欣禪師弘法所在地,景欣禪師是潭州石霜山慶諸禪師之法嗣。

台州湧泉景欣禪師有一公案,名為「湧泉騎牛」,其公案錄曰:「有 、德二禪客到,於路次見師騎牛,不識禪師,乃曰:『蹄角甚分明,爭奈騎者不識。』禪師驟牛(急速騎牛)而去。二禪客憩於樹下煎茶,師回下牛,近前不審,與坐 茶。師問曰:『禪客近離什麽處?』曰:『離那邊!』師曰:『那邊事作麽生?』彼提起茶盞。師曰:『此猶是這邊事,那邊事作麽生?』二人無對。師曰:『莫道騎者不識好。』」這是有名的景欣騎牛公案

公案在說明什麽?一為二禪客自認為從蹄角來說,此明明是一頭「牛」,奈騎的人不識,顯然沒騎的人定能識得此是牛 「認識本性」。既然此二人自喻能見牛,那禪師就來試試看。景欣禪師硬要將這邊事與那邊事讓此二人起分別心,雖同是在那邊喝茶,在這邊也喝茶,對於兩人認知是同樣在喝茶,但當此兩人提起茶盞說在那邊也喝茶,禪師卻硬是說這是這邊的事,那邊事作麽生?使得兩人不知如何回答。

禪師丟下一句:「莫道騎者不識好。」顯然身為禪師者,不知為教化此兩人而有此一問,還是想與參問者一爭高低之勢,修行難就難在常不自覺地陷入泥沼中而不自知,希望禪師是為教化而試問。

3.語體文解

福州雪峰義存禪師是一有修有證的大禪師,泉州南安人,俗姓曾氏,家事奉佛,出生時即茹素不葷,可說是一位再來菩薩有一天義存禪師見一僧,即問他說:「今夏在什麽處?」本來是簡單一句話,希能引發禪機。本公案緣起現象界,按語說:禪師又啟引言,尋機鋒開示學人矣!

此僧實答說:「湧泉!」僧的意思是說 今夏是在「台州湧泉」景欣禪師處學法。按語說,湧泉是地名?是心境名?若是地名,則該地定有泉湧出水來;若是心境,應常打妄想禪師套個正著,僧又被逮著了!

隨即禪師就故意忽略湧泉地名,而將議題導入心境,即問說:「長時涌?暫時涌?」汝常大打妄想心呢?或偶爾始有些許妄想生起妄想境有如前述,相信此僧是有境界妄想,也是在處理他第七意識的妄執性,如何認知?因他敢回答禪師說:「和尚您問不著!」

敢如此無視和尚問話的人,應是已證入「空」才敢目中無人,或已知參問叄昧者,能不為禪師所戲耍者。當一個人知道修行原來就是這樣,要學習入空相;當得入空性後,很容易產生貢高我慢心而不察,此是小乘行者通病菩薩當覺知一切法而不被法縛,當然就不會被我慢心所縛。按語說:心常打妄想本是自家事,何勞禪師掛意!

禪師回說:「我問不著?」按語說:自家污垢自己掃,我是不上忙,但連問一下也不行乎?此僧真是入空入得可以,故回答說:「是!」按語說:行者目無尊長,危哉!不理世間一切現象,本是守住空境,斷煩惱法門。但否定世俗一切,卻會誤入空亡;行者應尋機回凡,否則不能再往前進,得悟入圓通境界修行過程不開「空、無相、無願」之修證,修證到後,還有「方便、願、力、智」等波羅蜜要行,理能自知,而事要圓融,才不會因要去法執而學「空」,反把「空」來執。

「師乃打之」,禪師乃不客氣地加以修理一番。按語說:禪師未免太老婆心切,何急切如是?乃欲破其執偏空,免墮入空亡也!修行者悟得「空」時並不是就究竟了,只是修行走到一半而已,還有「理事圓融」的修證要做,還有菩薩道要行,還有神通變化事要學。故一期之事圓,並不能妄執空而墮空亡,若墮空亡很容易為空魔所趁,而從事毀戒、壞佛像、干一切惡事而認為無罪過,其於不自知時,已落入因果報應中,最後當從淪墜。希望修行者能好自體知,不要入空執而違世間一切事理,最初的也是最後的,戒律、紀律、尊師重道等還是要遵循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