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清法師:戒讓我們活得更好

讓我活得更好

    今天我們講《戒慎品》,也就是如何持戒
    許多人一聽戒律,就很害怕,那是因為不懂戒律有的人學佛,自己持戒了,便跟家人格格不入,也是沒搞清楚戒是什麼。
    佛規定戒律,不是為難我們,而是為了讓我活得更好,讓我們的人格更完善。我們人格怎麼才能完善呢?
    戒律讓我有一個準則,幫助我們確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管是學不學佛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戒,有一為人原則,做事的原則。所以,以後碰到戒律,一定要明白,這不是讓我們難受的。
    以前我們也講過,佛教的戒就好比是交通規則。開車的人都明白,遵守交通規則,首先是保證自己的安全,同時,也保證別人的安全。戒律也是,首先是保護自己的,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又保護別人。佛的戒,根本在於防非止惡,讓我們更好地去做人,更好地去修持。它給我們提供一個準則,這個准則就是幫助我們向更好的方向進化。戒的根本是為了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它就是一個度,一個尺碼,讓我們知道規范在那裡,不能越軌。
    像吃飯,如果持戒,那麼就應該有一個規范,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吃午飯及晚飯,應該很有規律。人有生物鐘,如果按生物鐘的規律作息、吃飯,才會身體好處,按這種規律作息,也就持戒;如果不按時作息,行住坐卧沒有規則,吃喝沒有度,就是不守戒律而不戒律就會得病。任何戒律都是這樣,如果遵守住了,我們就能從中獲益。
    從戒律的角度說,任何過度的東西都是犯戒;如果剛剛好,就是持戒。如果持戒了,我們就會健康就會幸福;如果不持戒就會健康不幸福。所以,佛滅度後,以戒為師
    但許多人對戒的理解很狹隘,所以一說守戒,就會得很難受,就不願意接受。殊不知,戒是多麼好的一個事情啊!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自己給自己建立規則,建立戒律,而且要遵守。當然,因為人貪心,在遵守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毛病,需要不斷地修正和改進。比如,今天的菜好吃,本來已經吃飽了,還吃吃吃,這就是貪。這個時間就應該提醒自己守戒,告訴自己若再吃下去,不僅是破戒了,還對身體不利。
    持戒過程中也可以破戒,但有一原則,就是是不是為了幫助別人。如果為了幫助別人而破壞自己的原則那是沒有關係的。但基本上來說,每個人要建立自己的度,不要越軌,越軌就是犯戒。犯戒的結果就是傷害自己;傷害自己的同時,也會傷害別人。
    不過,現在有些人喜歡計較一些細小的東西,還自以為是持戒,結果讓自己和別人都很難受。比如有的人學佛後吃素了,回家以後就和家人分鍋分灶,結果,從學佛那天開始,家庭就破裂了。大家記住,這樣持戒,不是學佛,是學魔。
    學佛的目的是讓人歡樂,同時慢慢帶動周圍的人快樂如果你學佛開始,就和家人格格不入,你怎麼能帶動大家呢?佛是圓滿的,是讓我們很清靜、很快樂的。你吃很好,但家裡人如果沒有這個習慣就不能強加於他們。當年六祖和獵人一起住了很多年,獵人一日三餐自然少不了肉,六祖怎麼辦?他就吃肉邊菜,這才是正確持戒之道
    現在,有很多不是戒律戒律,它們都是一些不了解佛的真意的人編的,比如進廟、誦經都不能穿裙子,就是人編出來的,和佛的戒律無關。佛教傳到中國後,儒家的一些思想也慢慢摻雜進來,廟裡面的一些規矩,就是摻雜了儒家思想,跟佛的戒律沒有關係。比如,天氣熱的時候,有的男的喜歡光膀子,但是你如果光膀子,廟里不會讓你進去。有人還會說,佛的戒律不允許這樣。其實,這隻儒家的禮儀,和佛的戒律關係
    當然,早期的儒家也沒有這些規矩,直到宋明理學把人裹起來後,才有了這些規矩有的人還認為,這就是文明。我們的歷史上,不是有著名的負荊請罪嗎?這個故事所傳達的意思,和真正的佛教傳統是相通的。在佛那個時代,把胳膊亮出來,才表示真誠你看佛經中,弟子們拜見佛時,總是偏袒右肩。本來,他們的肩膀是用布裹著的,但為了表示虔誠恭敬,就專門把肉亮出來。中國是到了宋明理學興起後,才認為把肉亮出來是不禮貌,是輕慢。還有什麼笑不露齒、足不出裙,都是中國文化衰落時期產生的,是糟粕。這些不關佛的東西,後來被帶到佛門,還變成了戒律,很可悲。
    許多人學佛,沒有學到真正的佛,只學到了這些民俗,然後又把這類東西在佛友之中來回傳,大家一天到晚就鎖定這些很無聊東西,真的是很可惜。對佛真正的虔誠,是看內心清不清靜
    佛門戒律是最科學的,佛制定的每一條戒律,都太偉大了。佛兩千多年前制定的比丘戒里有一條:修行人不能直接喝生水,也不能拿缽直接在河裡舀水喝,必須用過濾網過濾後才能喝。後來,比丘不懂,問佛為什麼非得這樣,佛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這么清澈的一缽水,佛說裡面有八萬四千條蟲,許多人就懷疑:釋迦牟尼佛是不是在睜著眼睛說瞎話呢?等到顯微鏡發明以後,人們才恍然大悟
    所以說,佛的戒律都是科學的,是幫助我們的,不是讓我們難受的。
——據法清法師2007年8月4日開示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