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隨法師:凈土三經對告眾探微

凈土三經對告眾探微

   壹、三經對告眾之說明

   凈土三經為凈土宗之正依經典,通以彌陀本願為宗旨,以念佛往生正行,以同生報土為果益。可謂同一法味,同一宗旨,同一利益。然因開顯不同,對告眾各別:

   《大經》阿難啟請,以彌勒菩薩為對告眾。

   《觀經》韋提夫人乞請,亦以韋提夫人為對告眾。

   《小經》無問自說,以舍利弗為對告眾。

   彌勒菩薩為一生補處菩薩;韋提夫人為垢障凡夫,善導大師稱之為「垢凡女質」;舍利弗為十大弟子智慧第一尊者。一為菩薩、一為凡夫、一為智者

   為菩薩者,示其果益——必至補處,無此益不能上攝一切菩薩,《華嚴經》是為佐證、前導。

   為凡夫者,示其應機——本為凡夫,非此機不能顯大悲為凡之弘廣誓願

   為智慧者,示其擇法——選擇念佛,唯此法可令一切人疾成佛道,易行疾至,智者當選。

   如是通觀三經,知法利益超勝,法門應機普廣,法門智者所選。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垢障凡夫,通為攝受之機,通為對告之眾,通得補處之益。無論智愚,無論聖凡,只要信受彌陀本願,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凈土,即智同舍利弗,果同彌勒菩薩,現生住不退轉,當來成就佛道

   貳、三經對告眾之意義

   同說一法,對機大異,或為等覺菩薩,或為垢凡女質,或為智慧尊者。其義何在?佛義幽深,凡心難測。窺測三經,簡而論之。

   一、《大經》以彌勒菩薩為對告眾之意義

   《大經》乃稱性極談,暢說彌陀本願發起因緣因果事理,廣大深妙,幽玄難解,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如是誰堪為當機眾,承受此無上甚深微妙法?眾弟子中,德位相配、心意相通者,唯居因位之極的彌勒菩薩。其德齊於佛,其位居補處,其心至謙敬,堪受此法,堪傳此法,自行化他,流通無盡,故直以彌勒為對告眾。而信受此法者,無論因位果位,亦皆同於彌勒也。有此殊勝利益,故特以彌勒為對告眾,普勸一切眾生當聞此法,當信此法。為成就此意,並特留此經,普聞於未來,以示流通無盡之意。今一一論之:

   一、其德齊於佛者:凈土一門,全體是佛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所謂「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因位之中,能全體領受者,唯德齊於佛之等覺菩薩彌勒者。

   二、其位居補處者:凈土一門,佛佛相知,佛佛相念,佛佛相贊,佛佛相傳。除佛以還,唯補處菩薩,堪知,堪念,堪贊,堪傳。

   三、其心至謙敬者:彌勒菩薩深知彌陀本願之深廣、他力法門之至要,故能至心歸命,謙敬奉行。如經中佛開示「信疑得失」之後,彌勒菩薩白佛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於此無上法門,唯謙敬者得其大益,憍慢者難信此法。如經雲:「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彌勒至謙,堪受此法

   四、善根彌勒者:凡法界念佛者,因位善根同於彌勒。此有二義:

   ㈠者宿世善根同,《大經》雲:「於此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

   ㈡者念佛功德同,念佛一法,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只要念佛功德即同。《大經》處處顯此要義,如「附囑彌勒文」言:「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觀經》亦雲:「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故知:《大經》雖以彌勒為當機眾,凡於彌陀本願信受無疑者,則具足無上功德,現生為菩薩勝友,當來生諸佛之家(凈土),亦如彌勒菩薩矣。

   五、果德同彌勒者:凡念佛往生者,德位俱同彌勒。如第十一願、二十二願所言:住正定聚必至滅度,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小經》雲:「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唐譯雲:「一切皆是一生所系,具足種種微妙功德,其量無邊不可稱數。」善導大師高判五乘齊入,同生報土,明果德同彌勒之要。

   六、普勸聞法者:彌勒身居補處,尚於此法而不疑,信受奉行。一切眾生,亦當不顧一切,聽聞此法,信受奉行。是故釋迦彌勒宣說念佛即得大利念佛具足無上功德之後,即雲:「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此即藉勸彌勒而普勸一切也,彌勒以身示法,余者何樂而不聞法。

   七、特留此經者:《大經》為凈土法門之根本、源頭彌勒德位同佛,堪能信受此法、傳承此法、流通此法。當來之世,經道滅盡,釋迦本師慈悲哀愍,特留此經,住世度生,以示流通無盡、大悲為凡之意,藉此以勸彌勒當來成佛,亦當弘通此法、特留此法,住世度生;乃至一切諸佛出此世間,亦當弘通此法、特留此法,住世度生。如是佛佛共贊、佛佛相傳、佛佛流通,上順彌陀諸佛咨嗟」之誓願,下啟一切念佛往生人,當「自信教人信,真成報佛恩」。

   二、《觀經》以垢凡女質韋提夫人為對告眾之意義

   《觀經》是一部奇特之經,是為統攝群機所說之經,是為末世凡夫所說之經,是為弘開念佛一法所說之經,統頓漸於兩門,攝萬機念佛。可謂廣開方便之門,惠以真實之利。別以韋提夫人為對告眾,大義有六:

   一、本為凡夫故:彌陀本願深妙,如何讓其廣度群萌,是為佛說《大經》之後,必然要開展《觀經》之原由。如是以垢凡女質、位居皇後之韋提夫人為對告眾,顯明彌陀本願大悲於苦者之深義,一切凡夫眾生自然聞而欣慰,信而有勇,正念直來。故《觀經》以韋提夫人為對告眾,實為最善,意顯大悲為凡之要義。凈土一法,本為凡夫,因茲得彰。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二、選擇西方故:韋提夫人被苦所逼,求佛為說除苦惱法:「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佛以神力,顯現十方諸佛國土,令韋提希見,任其選擇,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凈,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韋提夫人別選西方凈土以為旨歸,明凡夫出苦之法唯在念佛往生西方凈土世尊告韋提希言:「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凈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此即世尊為末世凡夫指明出苦之道

   韋提夫人何故舍十方凈土、別選西方凈土?以十方凈土難生、西方凈土易往故。如善導大師雲:「一切佛土皆嚴凈,凡夫亂想恐難生」、「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三、機法深信故:凈土一法,是佛境界,信為能入。唯舍憍慢之心,堪入凈土一門。《觀經》以垢凡女質為代表,以九品凡夫為正機,示以「機深信」之要義。有機深信,方可入「法深信」。以韋提為對告眾,別開「機法深信」要義,以示第十八願「十方眾生」特指「凡夫眾生」也。道綽大師釋為「一生造惡」之機,善導大師釋為「一切造罪凡夫」。

   四、開釋唯除故:《大經》第十八願言:「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暫除還是永除?《大經》未明此義,今為韋提夫人說除苦惱法,特藉《觀經》下下品五逆十惡之機而開釋之。意明第十八願乃「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觀經》下下品之機「五逆已作,不可舍令流轉,還發大悲,攝取往生」。兩經對照,即知:《大經》就未造而說,是抑止意。《觀經》就已造而說,開攝取意。如是藉造罪凡夫之機,開念佛往生一法,明弘願廣大無礙也。所謂「諸邪業系,無能礙者」。

   五、統攝群機故:《觀經》於下下品中,為五逆十惡之機,大開稱名往生一法。以最下之機,顯最勝之法;以最勝之法,度最下之機。如是意顯稱名往生一法,簡易超勝,無機不攝,無人不度。以此而統攝群機,齊歸念佛

   六、選擇念佛故:《觀經》初開定散二善,廣收群機,最後於流通文中,特別附囑稱名一行:「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此即為一切凡夫眾生別指稱名一法以為旨歸也。所謂「極重惡人,無他方便,唯稱佛名,得生極樂」也。善導大師釋雲:「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小經》即承續《觀經》玄義,廣而說之,結歸念佛

   三、《小經》以智慧第一之舍利弗為對告眾之意義

   《小經》是無問自說之經,是至簡至要之經,是智者所選之經,是三經結歸之經,是大藏指歸之經,是諸佛證誠之經。以舍利弗為對告眾,大義有六:

   一、第一智者,選擇念佛:《觀經》廣開方便,須待回歸真實,故特說《小經》,結示凈業行法,簡明一宗心要,普勸行人專修。能舍雜行,歸於正行;能舍少善,歸於多善,此乃智慧之選,當以誰為對告眾?諸第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堪當於此。以唯有大智,才知此法之要,而舍諸要門,歸於念佛

   二、選擇念佛即是智者舍利弗以第一智者身分而選擇念佛一行,然「釋迦如來身子即是普告苦眾生」。五濁惡世一切苦惱眾生,但能信受無疑,選擇念佛,即如舍利弗,是大智慧人。所謂「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故。故凡念佛之人,經中通贊為「善男子、善女人」。如蕅益大師《要解》雲:「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大經》、《觀經》互有佐證,《大經》雲:「人有信慧難。」又雲:「若有慈敬於佛者,實為大善。」即明信受之者,皆為稀有難得之大智慧人,即是男子。《觀經》下上品本為十惡之人,初雲:「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後聞善知識說法,因稱佛名故,佛來迎接,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造罪愚人念佛故,即被贊為善男子。《觀經》最後總贊雲:「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善導大師釋雲:「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如是通觀,即知《小經》以智慧第一之舍利弗為對告眾,正明「舍諸方便,選擇念佛」乃智慧第一之選也。如曇鸞大師所贊:「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法界兄弟」也。

   三、智不可恃,佛力是歸: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歸命彌陀,執持名號,示顯己智不可恃,佛智為究竟,當舍自我,歸命彌陀五濁惡世凡夫我等,如何不舍自力、歸於佛力也。「釋迦如來身子即是普告苦眾生。」一切眾生,當舍己智,歸投願力。如曇鸞大師言:「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四、智愚同歸,齊入報土:無論是智慧第一之舍利弗,還是普通之凡夫眾生,只要同歸佛力,即可同入報土,同成正覺。如此經所雲:「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大經》謂之「從如來生」。《往生論》曰:「如來凈華眾,正覺化生。」《論注》釋曰:「彼安樂國土,莫非是阿彌如來正覺凈華之所化生。」善導大師曰:「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五、為第一智者,說難信法:凈土一門,是佛境界,最為難說,最為難信。如經雲:「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玄奘所譯《小經》謂之「極難信法」。《大經》嘆雲:「人有信慧難。」又雲:「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如是難說、難信之法,以最簡易、最直截、最明了、最究竟之方式宣說,令信受無疑,諸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最為當機。

   六、藉由智者,贊嘆念佛:第一智者,選擇念佛,贊嘆念佛一法最極殊勝、最極超越。釋迦唯說念佛諸佛舒舌共證,即是共贊念佛一法:「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其殊勝超越在於:「同因同行菩提」、「同乘一如號正覺」、「不斷煩惱涅槃」。

   叄、結示大義

   三經宗旨是同,開顯有別,如鼎三足,共成法化。

   《大經》以彌勒菩薩為對告眾,顯凈土殊勝超越,上攝等覺。

   《觀經》以韋提夫人為對告眾,顯凈土之本凡夫,下度五逆。

   《小經》以舍利弗為對告眾,二者皆顯,信受稱名,即是智者,頓絕機相,等蒙光攝,同入報土,果同彌勒

   三經通觀,即知凈土法門是至簡至易、至頓至圓之法,九界眾生舍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