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演法師:因緣

20120702 悟演法師的講義

因緣

「法不孤起,仗境而生。」有善因必有善果,有惡因必結惡果釋迦牟尼佛宣講「十二因緣」,說明佛法的「因緣法」和「因緣觀」,其實這個也是我們人生道路中的一個「方法論」,也是一個世界觀」,是一個充滿哲學思辯的一種邏輯推理。隨順世間因緣也就是因緣,「隨順」就是方法,怎樣才叫隨順因緣呢?這一點一定要很清晰,隨順因緣就是依據當下的這個心與心所對應的一切境界智慧的辨別和處理,這就是心與心所的關係。怎樣理解心與心所呢?心即是我們的這個肉團心,更是我們的佛心。心所是由而生的一切境界。由心而生境界,有善、惡、美、丑,這時候我們需要用佛法的原理去取捨、去辯證、去對治,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大家很多時候在處事方面,就沒有真正的隨順因緣,因為我都在用我們熟悉的陳見和有漏的思維模式在顛倒、在迷惑,所以才有種種的煩惱障礙。打個比如說:a君很善良慈悲去幫b君,a所面對b的心所是:a覺得b是一個很可憐、很可悲、很無常東西,a需要很慈悲去包容、去愛護、去提供方便給b,a的發心是對的、動機善良的,但是,為什麼a的心所最後結果是b的不辭而別呢?從這個事情的角度來說,也就是a的心過於純善、過於慈悲,忽視了b的本性不好處、去指正b、去幫助b、去牽引b,以致顛倒,以致b的心所中間存在不友好、不理解的狀態,最後不辭而別。這就是心與心所關係的分析。我們再舉多一個例子來分析心與心所關係:甲到乙的家裡暫住,這是因緣,但是甲存心不良,帶有目的而來,甲的動機不純正,而乙沒有善巧智慧的立馬停止甲的作惡,所以到最後造成了乙被甲傷害。這兩個例子證明:心與心所決定了我們的快樂與失敗。因此我們的這個心一定要充滿「禪義」。

師傅我希望寶林禪寺的弟子把心和心所的「心」字改為「禪心」,這更方便大家在現實生活中間去處事,用佛的方法去幫助自己。「禪心才能夠如如不動自心而了知法界一切。現在我們很多男眾女眾顛倒,過於沉悶,他們的心好像很沉默一樣,但是他們的心和思考還沒有「止」,妄念有很多在這情況下,他們就會形成一種被動的習慣,不能去創造人生,去突破修行上的障礙,沒有把心處於一種境界之中,什麼境界?是隨順因緣境界之中,智慧的去對治一切境界,本心如不動也就是禪心」。具足禪心的威德,我們的人生修行就會特別的美好,充滿著意義

大家可能會發現師傅我的思維模式和方式跟很多人不一樣,往往當你進入佛的境界完了以後,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形成一套有序有利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方式後,你就與眾不同這是你成功緻勝的法寶在這社會,一個人沒有智慧,往往會給自己製造很多麻煩障礙。這個社會很多人批評別人:「你本位主義太嚴重了。」怎樣去理解這個「本位主義」呢?就是過於自我,缺乏換位思維。如果在這個本位方面,你再完美一點,加一點佛法進去,你的自我保護本位既沒有損失,反而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所以說:「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不能夠進入佛法大海中間洗滌自己、補充自己、升華自己,我們永遠都是凡夫俗子,都在心動念,都在造罪造業。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丹陽寶林禪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