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感悟人生 第六講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與經驗 一、生命,一道深奧的命題

第六講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經驗
  10月27日晚,學誠大和尚日本返京,次日上午9時為弟子們作了開示——《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經驗》。大和尚教誡:佛法要靠法師同行善友來傳遞和體現,也就是靠善知識法師同行善友——這些人的所作所為來詮釋。
  上一講我們談到建立終極信仰意義很好地來認識這個主題,才能夠對無限生命有極其重大的幫助。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無限生命概念,我們不容易真正建立起來,自然而然對終極信仰也就若有若無,就不會那麼明確。

一、生命,一道深奧的命題
  1.流水的啟示
  無限生命對一般的人來講,沒有那麼深的智慧去認識、去覺悟生命本身就是一道很深奧的命題。
  中國古代聖人孔子曾經站在河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他在河的旁邊看到水一直在流動,能夠體會到無常,能夠體會到無限。「逝者如斯夫」,河流一直在流動,這就說明無常;「不舍晝夜」,晝夜不停,就是無限。我們站在河的岸邊看到水在流動,我們卻很難體會到比較深的含義。我們可能只看到水在流動,我們甚至都看不出來水流動的變化。
  實際上,一條河流在流動的話,我們眼前看到的水,前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前一天、兩天、三天……前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前一年、兩年、三年……分別都是在不同的地方。我們今天看到的水在南京昨天、前天可能在武漢,再前幾天也可能在重慶,再幾天以前可能在新疆,再幾天以前它可能還在天上……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河水在流動時,我們不容易看到、想到這些水經過了千山萬水,經過了千家萬戶;這些水所經歷的境界,是千變萬化的。進一步來說,我們眼前看到這個水在這裡,過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了一天、兩天、三天……它就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它有可能流到大海里,也有可能流到其他的支流里,也有可能去灌溉莊稼,也有可能被人和其他動物用了
  我說這個話的意思在哪裡呢?就是我們看到一樣東西,看到一個事物,不容易將它與過去和未來聯系起來,更不要說聯繫到水的用途有多大,它對我們人的生命的幫助有多大……我們很難這樣去看待。更多的情況下,我們只是在需要喝水的時候、需要洗衣服的時候、需要洗澡的時候,才會考慮到有沒有水,這個水干凈不幹凈、衛生衛生。我們對外在事物的認識,更多的情況下是考慮對自己有沒有利益,有沒有好處,不能准確、全面、深入地去了解一件事情的本意和作用
  我們人的生命同水比起來更加復雜、深奧。那麼簡單事情,我們都很難認識清楚,更何況我們無限生命這樣一個深奧的命題。我們認識不清楚的原因答案也在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們內心對無限生命存在狀態的認識,時時刻刻、不知不覺被無法穿透的自我所蒙蔽 ——我執、法執。因為被我執、法執所蒙蔽,我們很容易外在那些五光十色、虛偽不實、眼花繚亂的現象,以及生命現象所迷惑。不知不覺我們就會花大量的時間、主要的心力去考慮如何擁有現世利益以及眼前的得失上。我們把自己的生命花在考慮眼前利益的得與失上,自然而然我們內心裡面的那些煩惱的沉渣就會泛起。煩惱的沉渣泛起的時候,無限生命狀態,無限生命這樣一個深刻的、深奧的命題就會被掩蓋,消失了,不會有動力了。
  2.佛陀的抉擇
  釋迦牟尼佛最初出家的時候,是跟一個名為阿羅邏迦蘭的外道學習。他跟這位外道修行的時候,這位外道在修無想定。他問釋迦牟尼佛:世間對於色聲香味觸 ——五欲的境界容易著迷,不容易解脫尤其是在青少年的時候,你為什麼能夠對五欲的境界如此厭惡呢?割愛辭親是一般世間人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也可說是最難以遠離的、最為痛苦事情,為什麼你能做得到呢?你不僅能夠割愛辭親,而且能夠遠離五欲,這恰恰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一般人需要五欲的境界,需要父母家人親情。而釋迦牟尼出家在這兩點上是與一般人不一樣的。
  釋迦牟尼佛回答:一般人追逐五欲,因為覺得五欲的境界快樂的,所以會拚命去追逐,然後來滿足自己內在的欲樂。我出家為了求解脫,為了要救度眾生佛陀內在的願望不是以五欲的獲得為主,不是以五欲的獲得為快樂,而是以拯救天下蒼生、普度眾生為樂。五欲的境界如夢如幻,不是無限存在的,是暫時的,不是永恆的,是無常的,它本身不存在厭惡厭惡的問題。這就佛陀對第一個問題的思考。佛陀是為了普度眾生而不是因為對五欲的境界厭惡出家。這些境界本身不存在好惡的問題,好惡是在人的心,就是自己的好樂心在哪裡。佛陀好樂是為了救度眾生而不是五欲境界。常人的好樂心是在這些色聲香味觸的境界上。
  第二個問題,割愛辭親。遠離親情很不容易做到,但這些親情也是如夢如幻的。人生百年終有一別,是不是?你們不可能永遠在一起,只是早晚的問題,最終肯定都是要別離的。因此,還不如早日出家用功修道,實實在在能對父母、對眾生大利益、大貢獻釋迦牟尼佛是這樣回答阿羅邏迦蘭的兩個問題 ——如何來看待五欲以及如何看待親情的,佛陀當時就有這樣的認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