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悟法師:淺說天台圓教義

淺說天台教義

台山國清寺 釋月悟

  天台宗判釋如來一代聖教為五時八教,五時所說不出八教;八教(頓、漸、秘密、不定、藏、通、別、圓)之極說,即是究竟圓滿之圓教。
  如來說法,適時而進;對機而談,當機得益。譬如,對小乘人說法,只能講說藏教的道理;但這只是善巧方便,「令入佛乘(一乘)」才是目的。如果一開始便對小乘人講說圓教(一乘)的道理,那麼小乘人絕對聽不進去,甚至會喪失修學佛法的信心。藏教認為,阿羅漢,辟支佛是實有的果位聖人,可以灰身泯智,正報、依報都沒有了。可是從圓教的立場上來說。如來法身常住不滅,盡虛空法界,無處不在;無道可修,無果可證;煩惱菩提生死即涅架,那裡會灰身泯智?所以,最上一乘、如來極說《妙法蓮華經》指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佛陀眾生根性之不同,善巧方便宣說藏教、通教、別教的道理,其真實用意是最終令眾生成佛,即旨歸佛乘(圓教)。
  然而,小乘大乘基礎。基石不牢,大廈安立?欲學大乘,必須把小乘教義,弄個明白。唯有如此,今後修學大乘才會有清楚的對比,烘雲才能托月,最終通達大乘圓教的妙旨。學習小乘教義筆者最深的體會是不要被繁複的名相牽著鼻子走,乃至將小乘位次大乘位次作硬性、實有的配位,簡直如世間將志趣不投的一對男女強硬配對一樣,不但誤解佛法,而且誤人歧途。天台家雖然在闡明圓教義理時,援引了藏、通、別教位次,作個比較,但只是說義理之方便,從根本上說,藏教位次是思議境,圓教位次不思議境,不可相提並論,同日而語。智者大師<摩訶止觀>指明:「華嚴解初住(圓教)雲:無染如虛空清凈妙法身,湛然應一切,正使及習,一時皆盡無有遺余,初發過牟尼(示現劣應身)。此之謂也。始自初品終至初住一生可修,一生可證,不待位登七地爾,乃修習何暇歡喜始人雙流。前教(藏、通、別)所以高其位者,方便之說;圓教位下者,真實之說。」以藏教極果阿羅漢與圓教觀行位為例:阿羅漢斷除見思通惑,但連無明名字都不知道,不見佛性;而圓教觀行位,名為外凡位,卻圓伏無明,見佛性,以此超越阿羅漢故稱「余佛」。同樣是大乘,別教位次也不能與圓教位次相提並論,如別教十住菩薩才能伏住無明,而圓教初住便登分真佛位,具佛威儀,能夠分身百界作佛,一位之中即具四十一地功德,豈能同日而語?
  同樣講二諦(真、俗)、三諦(真、俗、中)、四諦(苦、集、滅、道)、十二因緣六度十度,藏、通、別教皆有次第,高下之別,而到了圓教,將這些思議的說法統統推翻了,從立法至破法,所有的二諦、三諦、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十度都是無二無別的,無思無議,皆不思議之佛法,即一切法皆佛法也。二諦的圓教極說是真俗不二,三諦的極說是三諦圓融不二,四諦的極說是無作四諦。茲舉智者大師對「無作四諦」的詮釋:「無作者,迷中輕故,從理得名。以迷理故,菩提煩惱,名集諦;涅槃生死,名苦諦。即事而中,無思無念,無誰造作,故名無作。大經雲:世諦即是第一義諦。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出世人知,即第一義諦。一實諦者,無虛妄無顛倒,常樂我凈等,是故名為無作四聖諦。」(引自法華玄義》卷二下)
  《妙法蓮華經》雲:「諸佛一大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一乘法、一事實一大因緣,都是指的圓教;其他如凈土念佛圓頓法門禪宗六祖《壇經》的正法眼藏,天台宗圓頓止觀法門,這些實修法門中都體現了圓教的精神。《妙法蓮華經》之外,《華嚴經》的一真法界,《維摩經》的不思解脫,《般若經》的實相般若,《楞嚴經》的大佛頂首楞嚴,《涅檠經》的大般涅槃皆是圓教的說法。
  由於圓教是不思境界,因此欲徹底明白、實證教義,必須運用種種的實修方法,去實修,去親證,才能獲得佛法真實受用。天台教法次第有序,層次分明,為後世不同根機的眾生指明了循序漸進、成就佛道的正途。因為圓教是不思境界,所以唯有上根利智人才能徹底信奉;不過「下下愚有上上智」,倘若不斷研修佛法,縱然此生不開悟,也必會乘此殊勝因緣,於來生轉為上上智人,一聞即悟。先有妙解,後有妙行;解行並進,才是普攝群機、成就佛道的不二正途。同樣的,研習教理目的,不是為研教而研教,乃是為了更好的實修。從根本上說,佛法不是研究的,也不是考證的,而是實證的。一旦實修,必須「行起解絕」;筆者強調研教與實修並重,不是提倡雜修,而是為了更好的專修。
  談到實修的方法,主要有三種:1、讀誦大乘經典;2、修習止觀(禪人講參禪);3、念佛(以持名念佛為主)。
  第一讀誦經典方法:端身正坐,開經瀆誦,不起一念思維分別(彳:亍起解絕),如對聖容,一直閱去。如此,利根的人,便能開悟;鈍根的人也可以增長福慧。事先,懂得經義的,絕對比不懂經義的,進步要快。因此,研習經教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
  第二參禪(即修習止觀)的方法:放下一切閑思妄想,從心地用功夫,窮參力究,拼一生做一個呆漢,一旦豁爾開悟,圓教妙理,便徹底彰顯。即使參究一生,還是沒有開悟;那麼他生一出頭來,一定智慧猛利,一聞千悟。
  第三念佛方法老實一句阿彌陀佛」,以名號召果德,利根人決定上品往生;鈍根人即使不能馬上開悟,只要能生西方,決定開悟。若解知圓教「即心是佛,即心作佛」三妙旨,則能提升往生品位無疑。
  以上三種實修的方法,讀誦經典與修習止觀若不行歸凈土,欲求一生了辦,恐非易事,率多成就他生之殊勝因緣。唯有凈土念佛法門,一旦往生,無論上、中、下品都有圓證三不退,一生了辦無失。「教演天台,行歸凈土」是天台智者大師、四明、幽溪、藕益、諦閑諸祖的傳統做法,優良道統;故筆者認為,以天台教義(圓教義為根本)為導,念佛正行,讀誦經典、實修止觀為助行,最為圓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