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悟法師:念佛·研教·往生

念佛·研教·往生

台山國清寺 月悟

  《釋教三字經》說:「修行必擇一捷徑法門,方能有成。念佛法門,最為捷徑。而持名念佛,尤為捷徑捷徑法門也。最為要妙,宜篤信而力行。」誠然,除非不識字或半文盲,實在無法研習三藏教義,可以鼓勵他一味持名念佛,並且篤信、發願而力行,也能往生西方極樂凈土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然而僅此,往生品位絕對不會高,因為往生上品的基本條件,皆為深信大乘而發菩提心,欲信大乘必須研習大乘教義以增信、解悟。或曰:只要能到西方就好下品下生就心滿意足了。答曰此言差矣!俗語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若一心中只準備及格,則難以保證及格,往生極樂未必可靠。

  中國佛教天台宗、華嚴宗教理並稱中國佛教之精華,皆正依《妙法蓮華經》、《華嚴經》諸大乘佛經,秉承如來一代聖教。此二宗盛於唐代,而唐代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自宋代之後直至現在,研習天台華嚴諸教漸少,佛法亦隨之逐步衰頹。時至今日,似乎只論持名念佛。如此下去,到了佛教徒都不懂教義的時候,則離佛法滅亡也就不遠了。

  凈土三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雖然沒有說出高深的理論,而教義卻涵攝其中,今之修凈土者應當默契其旨。《阿彌陀經》「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強調具足善根福德得生彼國。《無量壽經》「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強調求生彼土鬚髮菩提心,修諸功德。《觀無量壽經》談到上品往生,必須讀誦大乘經典,善解義趣,發無上道心。

  凈土三經之外,《妙法蓮華經》、《華嚴經》、《楞嚴經》皆將甚深妙義攝於極樂凈土之中。天台智者大師為詮釋《妙法蓮華經》而述《法華玄義》、《法華文句》,縱令釋迦再來亦不能超出其右;而《妙法蓮華經》為佛說諸經第一,為如來極談,與念佛一法皆為最上乘法,並且有「廣說的《阿彌陀經》」之譽。如《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三「藥王本事品」:「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花中,寶座之上。」這與《阿彌陀經》「若有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其義一致。《華嚴經》號稱諸經之王,其大旨不出普賢行願品》,以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散壞,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楞嚴經·大勢念佛圓通章》:「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以念修心,成就福德智慧,皆為凈念相繼。

  若不讀誦、解知大乘經典,不研習天台華嚴大乘宗派教義,則對極樂世界不易篤信、切願、行持。有些人雖口口聲聲發願往生,卻怎麼也放不下,心口不一,心行不一,縱然天天念佛,也是種些善根往生西方談何容易!若不讀誦大乘經論,信解教理,不僅於自己個人的進修大有妨礙(須知已理悟、禪悟或有修有證,隨時皆能上品往生),並且就利人方面而言,自身尚在歧路上徘徊不定,弄不清明方向,如何指引、利導他人?萬一遇到了初學請問,不答不行,答錯了更不行。因此無論小乘自利,還是大乘自利利他,都非得研教不可。

  不研習教義,還易產生不良後果,主要有神佛並拜、貪求利養、迷信正信不分念佛專註、因修行而發狂等等。主張念佛不必研教的人也有其充分合理的理由,便是怕他見異思遷,不能一門深入,終至一無所成,因而告誡他:老實念佛念佛當然要老老實實,極樂世界諸佛如來一致讚歎並勸令諸眾生往生,何況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則縱有疑慮,亦當釋然放下,深信極樂世界之實有,深信念佛法門為佛說最上乘佛法。然而,不能因存在這些問題而主張不必研教,此乃因噎廢食之舉。折中的做法念佛與研教並重,研教作為凈業之增上緣。再者,凈土念佛法門大乘所攝,而大乘區別於小乘之處,就是既自利又利他,即大乘人應發菩提心。倘純為自利而持名念佛,則他人將謂凈土法門小乘教,這就不符合佛說凈土法門的旨歸。

  真正佛教徒,佛之七眾弟子,應發菩提心努力研教辦道,利益社會人群。在此,勸諸凈土行人念佛、研教、修持皆須勇猛精進,此生常念娑婆世界眾生之苦,常作力所能及之善舉;並祝上品往生凈土,乘願再來,廣濟群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