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發心與務實

發心與務實

  2010 年 2 月 7 日,講師團召開茶話會,會上學誠大和尚對講師的成長問題開示了「發心與務實」。

  我們講師團迎春茶話會,這個活動很好很有意義。我們講師團是去年「十一」以後剛剛成立的。可能好多人對很多情況還不是很了解。有些班人員很多,有些班只有幾個人,有些班可能沒人了,聽說有一個班學一次以後就停了。我們這些班的成立,大家能夠擔當這個講師,是有人去發心組班。這個發心很重要

  我們大家學佛法佛法一個是有為法,一個是無為法。有為法有生、住、滅——生法、住法、滅法。那麼生、住、滅三法里頭哪一個法最重要生法最重要生法就是緣起法。今天我一來,坐的這個位置呢,我就覺得是個很奇怪的位置,這就是心生種種法生」,這個位置安立不對。位置安立不對的話,你這個法就不成。

  住法、滅法是我們不能控制的,生法是我們能夠控制的。學佛法目的就是讓善法生起來,不要讓惡法生起來,這才是對的。法生起來的話,任何的法都會有住滅的。那麼我們怎麼樣讓善法生起來?善法就是人發善心

  我看我們講師團,過去有一位張居士,她喜歡搞這個事,我說:「那你去組建學佛小組。」最後就搞出來了。雖然我們也有法師,但都是掛名,她是真正做事的、講實乾的。我們其他的各個部組也是如此,我們怎麼樣真正去付出,真正去努力,真正去工作,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弄這些場面,弄這個場面很多時候會適得其反。佛法都是要扎扎實實去關注,任何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是說我們這個場面完了,這個事情就成功了,不是那麼回事

  不論我們在各方面的事業已經發展到什麼時段,我們都要不斷努力、不斷進步。昨天我們也有一個總結會,龍泉之聲網站的一個總結會。我覺得這個總結會總結得比較實在,就是一年到頭大家做過一些什麼工作講得清楚。我們同樣也是如此,我們自己一年到頭做了什麼事情、一個月做了什麼事情、這個禮拜做了什麼事情,我們山上各方面的事業,他那個部門報告得最清楚,每個禮拜的周報,哪個人做了什麼工作都很清楚。

  所以我們這個講師團,下一步也要把工作報告得很細致。就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小組,我們這個部門,我們工作的思路是什麼、工作目標是什麼、工作進展的情況怎麼樣,都要寫得非常清楚。

  半年前,有個居士我說要做一個基金會,專門來複興傳統文化我說:「很好,我也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半年多來,通過努力它就成功了,它叫「北京復興大國學文化基金會」。

  所以我要做事情,首先要看你們是不是真正發心來做。可能下一次又有一人來做什麼事,剛好我也這么想,那麼這個事就能夠辦得成。這個事情辦成功以後,有沒有去發展?怎麼去發展?一個人做一件事,十個人要做十件事,一百個人要做一百件事,那才能發展。如果說,我們一個人做一件事,十個人也做一件事,一百個人也是,那麼這個不叫發展,這叫倒退,這個東西都是科學的。

  每個人的潛力都是很大的,每個人力量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們發心是不容易的,有時候我們人的發心是很小的。我們發心要有虛空一般的發心,要發大心,我們要做大事,做大的事業、廣大的事業。我們廣大的事業就要有很多很多的人在一起做,才能夠做得成功。

  我們到廟裡面來的目的要學佛法,學佛法目的就是要一種調心的方法發心的一種方法、讓善法生起來的一種方法。到廟裡面來不是來耍嘴皮子的,不是來這里散亂的,不是來這里兒戲的,這都是要不得的,這些最後都會有惡果的。因為你怎麼作意,最後你就怎麼感果。所以我剛才講,我們要有什麼樣的面貌,應該要有什麼樣的後果,都是跟我們人的起心動念有關係跟我人對佛法的學習、領會、把握有關係寺廟是我們用功辦道、成就佛法事業地方寺廟是一個俱樂部,不是大家湊在一起來散亂

  所以我們講師團,首先自己要佛法學得比較好,你才有東西去引導別人、幫助別人、帶動別人,這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像社會上,你要去完成一個什麼任務,或者說你去講一節課要得到什麼報酬,不是這樣的意義。所以還是要按照我們的引導來做,那畢竟是我們寺廟裡面事業的一部分,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做。你做工作跟我們廟裡面整體不吻合,那工作肯定干不下去。我們一個事業都是有一個整體的思路來做的,比如說,現在我們復興傳統文化就是很重要的一個任務。

  雖然我們有仁愛慈善基金會,它是以做慈善為主,但是我們做得還是很不夠的。雖然說媒體方面給我們很多的表揚,但實際上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還是有待改善的。我們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任何一個團體,不進則退,這是必然的規律。所以大家都要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精神,否則的話,我們就會不上這個步伐。

  我們大家在新的一年當中,各個班都要帶動好。同時,我們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這種溝通、協調、報告、請示都要做好。否則的話,明年我們就是輪流做。因為你工作能做好,不能完成,工作就干不下去,所以我們現在這樣子的一個局面。我們這么多班開起來了,大家都有這種使命感、一種責任心,這既不是好玩的,也不兒戲。不是開了班就沒事了,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麼,那肯定不能把工作做好。我們心心念念都要想工作方面,我們要有不斷要求上進的心。

  我們外在的這些行為、外在的這些面貌、外在的這些事相就是我內心的展現。你內心沒有這些佛法、這些理念,那你外在都是在分別、計較人我是非,這佛法怎麼能夠學得好呢?我們這個質量跟數量都是要並舉的。就是說,我們要講究數量,同時我們也要講究質量;我們講究質量的本身,也要發展我們的數量。

  我們在一團體當中,你如果沒有這種很強的集體意識,就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思路在做事,那你最後就越做越錯、越走越遠,勢必如此。因為我們一個團體的負責人,都是根據整個的時空因緣發展來把握、來調整我們的發展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沒有一成不變的。變是永恆的,不變是相對的。那我們變也好、不變也好,都是為了讓我們事情做好,讓我們事業發展。

  現在我們各個方面的工作、各個部組的工作都在發展。我們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要找到我們自己的不足,要有一危機感,有危機才有轉機。對別人、對別的部組,要有一種積極配合的精神、一種積極配合的態度,學會同別人去合作、共事,這個對於我們每個人來都是一種考驗。

  我們這個講師團的安立,是為了讓大家比較了解,比較好理解自己要做什麼。但實際上我們在各個班裡頭、各個組裡頭就是起一個聯絡的作用,起一個召集的作用,起一個引導的作用而不說我們自己要給別人去講,更不是說把我們的思想傳播給別人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學的是佛法,是佛的思想,不是來傳播自己的思想。傳播自己的思想,那我們的思想都是煩惱都是散亂都是無明

  而不是說每個人安立了很多官銜,最後不去做事,那更要不得。這個在佛門裡邊,它沒有什麼名利都是功德。很多都是人的一種發心,人的發心是無比巨大的。有沒有一真實發心都是能夠檢驗得出來,都是能夠考驗得出來的。只有我們真正、真實發心,在遇到各種問題、各種困難、各種矛盾之後,才有力量堅持。你只有真正地發心才能夠推動佛教事業的發展。如果我們天天坐在房間裡邊,事業怎麼能發展呢?如果天天都沒有去工作,我們各方面的居士怎麼能夠走到廟里頭來?各地方的班怎麼能夠開展得起來?這都是我們要去工作的,事業才能夠發展。

  所以我們這個廟做好了,大家還是要有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這種危機意識,要有一無常觀念。不要以為我們一切都是現成的,反正都是如此,要知道一切都是會變化的。

  所以大家對於各方面的因緣都要非常珍惜,去把握、去努力、去創造,才能夠讓我們自己的人生、我們自己的未來越來越好。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這么多,關鍵要把佛教的精華,而不是說,哪個地方有喜事,我就到那裡來湊一場熱鬧,那樣學佛法就毫無意義可言。這是關鍵、也是最實在的。不能務虛,絕對要務實。務實它才會感果,務虛最後都是沒有果的,只能畫餅充飢。所有的事業都是發心干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說出來是沒有用的,干出來才會有一個實際的效果,才會有成果。所以我們雖然是講師團,但是不需要太注重你口頭怎麼說,更需要注重的是我們實際的行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