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清法師:五爪雞

五爪雞

白雲寺里有三隻公雞,阿花、阿黃、阿白。很奇怪寺院為何養幾隻四處撲騰的雞,於是到處抓人問,於是拷來兩個版本。

版本一:附近有養雞場,雞場老闆「們」怕雞「們」得瘟,所以送只雞放生也就是讓雞幫著寺院報報時(這種鬧鍾很不準,晚上2點半就「鬧」開了,吵……),給寺院出點「功德」,好保佑它的同類別得傳染病(禽流感啥的)——可免不了那刀。阿彌陀佛!

版本二:民間以五爪雞為「異」(異么?),說是要成龍成鳳的,於是送到廟里來,讓它們提早到廟里修著,好早成正果。另外呢,也免得得罪了將來的龍鳳。

我「小心」地「取證」了一下,果然,這仨公雞都是五爪的——仨爪往前,一爪在後,「小腿肚子」那邊還有一爪。嗬嗬,基因變異!

寫到這里,想起了莊子的鵝[1]。這幾隻多了腳趾的雞頤養著天年,那隻不會叫的鵝卻先送了命。莊子說的「材與不材」,又「胡可得而必乎」?佛家說:業力使然。

--------------------------------------------------------------------------------

[1] 《莊子·山木》: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皆,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