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悟法師:漫談即心是佛

漫談即心是佛

文/如悟法師

佛門常說的一句話:「即心是佛」,雖是簡單淺顯,其意義卻頗深遠,不妨於此作一番探討。

一、三身即一體,一體具三德

佛有釋迦牟尼佛、阿彌如來、大日如來藥師如來以及三世十方之間,無量恆河沙數之佛的存在。不過我們應有釋迦牟尼佛一方的心得。一般來說,佛有法身、報身、應身三種,再說佛的國土有寂光土、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四種釋迦牟尼則是應身佛,並且又是同居土之佛。再說禪宗乃是以釋迦牟尼為本尊。他實在是我人當一心信仰恭敬法界教主

談起佛德真是廣大無邊。佛德恰似虛空,要明白虛空沒有東西南北之分別,佛德是沒有時間空間的隔閡。故此如大以大心信仰,就感得大佛;反過來說,以小心信佛,佛自然也變小了。況且所謂佛有法身、報身、應身三身的區別。並不是說佛有三種,而是佛在一身之上所現的三德,是從三方面來拜一佛的名字法身是佛之體,報身是佛德所顯之相,應身是眾的根機所現作用的姿態。綜合來說,佛三心法身、佛三德是報身、佛的妙用是應身。三即是一。

用個譬喻來說:這裡有一黃金黃金這物的自性法身黃金有超世之光與天生的麗質是報身。再說它可以作為手飾、指環、錶帶、杯器種種,這個別的作用是應身。不論它作些什麼樣形式東西,然它的本質還是黃金,色澤也仍然是黃金。可見三身即一體,一體即三德。這是淺顯易明的。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成為萬德圓滿的佛呢?用現代話來說,他是究竟宇宙絕對的真理,與萬古不彩的大道成為同一的境界,這真理沒有人我的分際,這大道也沒有今昔的區別。釋尊的一身,實在是通古今遍十方的佛。所以佛在心地上,是斷盡從來的煩惱妄想,不留一點污穢的清凈法身,這稱作是人格法身。從修養上稱作是斷德。

然而,一度離去了凡情,自然便兼備了智德,這叫作是報身與智德。像這樣智德全備時,佛性常住孝順慈悲心三德就會發現自然能應機隨緣,任運現出了神通妙用,這稱作是應身,也叫作恩德這就是佛三身三德。

二、覺人生迷夢、拂心頭暗雲

但是,在佛三身之內,我們把他強分優劣,重此佛而輕彼佛,這是依文解義而生出來的妄想。可不是嗎?古歌說:「釋迦彌陀藥師地藏,同是心之佛。」佛心並沒有輕重親疏的分別。所謂

一切從此法界流,一切還歸此法界

一切諸佛如來平等互遍,同體不二。一切諸佛阿彌陀佛一體不二

這說明了佛的法身充滿法界,就是法身隨緣赴感之時身分千百億,就是應身。恆處此菩提座現大智慧光明,就是報身。雖有三身,畢竟是一佛身。特別是釋迦牟尼佛乃是萬德總持的名號釋迦梵語,譯作能仁,能仁的意思是具有大慈悲心。牟尼是梵語,譯作寂默;寂是在身意之上無有過患,默是於口上無有忿爭,佛成就般若智慧,離一切煩惱,脫生死系縛,於身口意三業,顯純善無漏的妙德,所以叫寂默。像這樣大慈悲和大智慧的二德圓滿即是佛陀

進一步說,我人彼此以佛為本尊來歸依,就是歸依大慈悲光與大智慧力。依這歸依的功德自然感得佛的大慈悲與大智慧。同時我們本來具有的大慈悲與大智慧之德,也可出現。其實,一切眾生莫不都具有與佛平等的大慈悲智慧。只不過因有妄想煩惱,造種種惡業,由於業力的牽引,是以自己招致得三界六道生死的系縛。這么一來,就常常被邪見的暗雲遮覆住,並且難以覺悟人生苦惱的夢。能夠覺這迷夢拂去心頭暗雲的即是佛身。那時我心即是佛心佛教主要的目的無他,就在於達到這一崇高境界

故此拜釋迦牟尼佛,也不用一定去探討幾千年前佛陀的歷史,只要歸依常住不滅的佛身,那麼我們的三業自然成為佛的三業。

三、放慈悲之光、全報恩之德

我們縛地凡夫,自早至晚都被情慾憎愛的煩惱驅使著,為利己之欲垢所污染,卻自思是佛,那豈不是荒唐與妄想?可是,若舍這身心,空空寂寂,自想這就是佛也是錯誤的事,舉個比方說吧,不論怎麼樣潔凈的水,要是有一滴之毒滲入到水裡面,便一口也不喝了,這毒如果不除去,那麼水與我們的命相同,一刻不能停止(因水會因毒起變化)。而我人彼此的身心,本來是清凈如水,是智德圓滿的佛。可惜被三毒煩惱之毒所迷,遂不由自主地狂奔於三惡道之巷。

那麼,怎麼樣才能取去其毒呢?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唯有懺悔滅罪,受戒入位,發願利生,行持報恩,才是最善最勝的法門

說我人的修證,不離我人的一心。此心即生本證之德,現妙修之功,這即所謂是即心是佛。

原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出現的諸佛,其數無量無邊。由發心因緣修行狀態,按其時代與境遇,多少各異其趣。然而到了成佛時,就必須依成就能仁與寂默功德之力。所以三世諸佛,竟歸於一釋迦牟尼佛,其釋迦牟尼佛即十即心是佛,終於是歸此一心。《華嚴經》說:「一心念中出生無量剎,以佛之威神力,得現悉凈無垢。」又:「眾生法器,不能見諸佛若有心凈者,一切處皆見。」十方無量諸佛,由一念心中所生。十方無量的凈土,也無不由一念心所現。

華嚴經又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如果我們能互相念誦此文自然地打破地獄功德。我們要知道,十方法界都是自心所現之相,明了離我心即無佛諸法時,就開始得見三世一切諸佛,並能覺知大慈悲智慧凈土門建西方凈土,歸依阿彌如來一佛。

佛經上說;「諸佛菩薩彌陀如來的分身,為十方諸佛的本師本佛故,歸奉阿彌陀一佛,即為阿彌陀一佛之中,盡包攝諸佛菩薩。」禪宗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釋迦牟尼佛為三世諸佛菩薩的本地法身,歸奉釋迦牟尼佛,也就是歸奉三世諸方的諸佛菩薩。又依據《觀佛三昧經》說:「若稱我名,南無諸佛,所獲福德,無量無邊。」因此稱念釋迦牟尼名號,實具有歸依諸佛功德。古德說見十方諸佛,即見釋迦一佛,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必須深信,釋迦牟尼佛,乃三身具足功德聚。三德總持的妙德,其釋迦牟尼感應之光,就在我信仰上一念心萌生而燦耀起來。若是離信仰的一念心即無有佛。

即心是佛,決不是空洞的道理空泛的論調,而且也不僅是佛菩薩智者的事。這是人人分上的事,我們彼此知寒知暖,思喜思悲,思此心之底,就是即心是佛。不明白這道理佛法任何時,都不成為自己的東西。如果徹底了解這意義,則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我們的所有物。商人經商,農人耕田,工人做工,全都成為佛法妙用了。到這一境地時,佛與祖師的難行苦行,傳播的佛法,才產生積極的效用。

總而言之,佛法決不是不可思議的。佛法大事是存於即心是佛,承當去處。徹底信仰心是佛時,以無生死無煩惱向佛,那麼這身這心自然得到生死解脫。而這身心即是釋迦牟尼佛的身心;十二時中的起居行為,全都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大慈悲智慧。於是利益國家、繁榮社會,這時候真正的行持開始出現。無論是吃茶吃飯,拿鋤頭,打算盤,抱書本,一切的工作言行,無一不是佛祖的行持了。既然如此,我人實在應該勉勵自己,一舉一動放出慈悲之光,日日行持,舉此身心,以全報恩之德,結甚深微妙因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