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法師:石家莊虛雲禪林首屆禪七開示 第一講 安住當下

石家莊虛雲禪林首屆禪七開示

凈慧

第一講 安住當下

(2009年12月1日晚)

各位善知識

虛雲禪林自開放以來,到今年已經有十七年的時間了。雖然是以禪林來命名,但真正打禪七,這還是第一次。想要參加坐禪的人很多,大家都很踴躍,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說明大家都有一顆向道的心。

學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煩惱少一點,智慧多一點,覺照多一點;也就是要練習怎麼向內看,而不是向外看;如何管好自己,而不是去管他人。修行不選擇地方,不論在家出家,是男是女,是年紀輕的還是年紀老的,都可以修,也都必須修。修行更不要等待,不要等到什麼年齡,什麼地點,什麼時間,到處都可以修。何處青山道場?辦公室是道場家庭道場,工廠是道場,坐在汽車上是道場,坐在飛機上也是道場,在馬路上行走,還是道場。不用選擇時間地點,到處都可以修行

修行要抓住當下這一念,如果當下這一念不能照顧好修行就無處落實。因為我們的生命是當下的,生命不在過去,不在未來生命在我們當下這一瞬間。我們的這一生命可以活到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但是,即使是活到一百歲這一百歲,也是由許多的生命點所構成,這許多的生命點也還是由無數個當下所構成。所以,當下就是生命活動的每一瞬間,我們如果能夠抓住生命活動的每一瞬間,讓它清楚明白,清醒覺照,修行就有了落腳點。修行的一個訣竅修行的一個根本法門,根本下手處,就是要安住當下。能夠安住當下,覺照當下,讓每一個當下都是清醒的、清楚的,我們的生命就開始覺悟了,我們的生命就開始從無邊的煩惱中慢慢地解脫出來。

各位不妨在聽我講話的時候,就把你的思維、你的整個生命都集中在我的每一個語音上,不作第二念,慢慢地感受一下,看我們當下這一念清楚了,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糊塗了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這是最容易體會的一種修行方法,也是最容易把握的一種修行方法生命在這一瞬間,我們要全神貫注生命活動的每一個當下,清楚地覺知我在想什麼,清楚地覺知我的生命此時此地活動的狀況是怎麼樣的。

用功過程中,不要想昨天的事。昨天就是過去,過去並不在昨天也不在前一個小時,過去就是當下這一念這個流程的前一片刻;未來不是明天也不是後一念,它是生命流程這一點的下一個點,這一剎那下一剎那。我們能夠把生命的活動觀察到如此微細的時候,安住當下,才真正能夠成為我修行的一種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

所謂安住當下,就是要讓我們精神高度集中在此時此地。《金剛經》上面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了不可得。過去的這一念心,像做夢一樣,煙消雲散;未來這一念心,它還沒有來到,僅僅是一個幻想而已;現在的這一念心,就像水中的泡沫一樣,當生即滅。三心都不可捉摸,但是,我們就要在這個不可捉摸、心無所著的這個狀態中找到安身立命地方。安住當下,一念不生,就是這樣的一種精神狀態、用功夫境界

在《壇經》的第一品當中,六祖大師講到他從黃梅得到衣缽以後,沿著贛粵從北到南的一條通道,一步一步地走回廣東去。當時,五祖座下的人得知五祖的衣缽,被嶺南一個砍柴的人去了很多人心中都忿忿不平。其中,有一位惠明上座,未出家以前是一個四品的將軍,人長得五大三粗的,非常有力氣。他聽到這個消息,就夥同大家一起上路,要追趕惠能,奪回衣缽。究竟當時有多少人去追趕惠能?應該不只一個、兩個、十個八個,因為當時五祖座下聚集千人,想要奪回衣缽的,至少也有一百人或者幾十人。這些人同時上路,因為惠明上座身體健壯,又有武功,最先到達廣東江西交界的大庾嶺頭。當六祖惠能看到惠明上座已經追趕到身邊,便坦然地將衣缽置於嶺上的一塊石頭上,自己就在旁邊結跏而坐。惠明上座見到衣缽,便喜出望外,馬上就要將其拿走。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重量應該不會超過五斤的衣缽,在那個時候卻是如同大地一樣的沉重。惠明上座提掇不動,就在這樣的一個現實面前,他的內心當下覺悟了,明白了佛祖衣缽並非是任何人可以隨便得到的,便立刻放下了想要搶奪衣缽念頭,並向惠能頂禮悔過。然後說,我非為衣缽而來,我乃為法而來。此時,六祖惠能大師就向惠明上座說,你既為法而來,此刻就要摒息諸緣,一念不生。並進一步地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聽到六祖的開示,當下頓悟。他悟出了什麼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所謂不思善,不思惡,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生命本源是什麼?這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因為我們的思維是在想善的,就是在想惡的,不是在菩薩,就是在羅漢,或者就是在地獄餓鬼畜生,我們的思想一時一刻都沒有停止過。這所有的想法都是妄想分別,都不是安住在當下,只有讓我們的心回到當下,回到生命原點這個時候,你才能桶底脫落,才知道原來就是如此。

所以說,修行最根本法門,就是要安住當下。安住在當下,實際上就是一念不生,因為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把一切的思慮、妄想、分別、執著,全然放下,連放下這一念心也放下了,你說有什麼東西能夠捆住我們呢?還有什麼東西能夠讓我們歡喜或者不歡喜呢?歡喜不對,不歡喜也不對,因為一切事物真相既不是歡喜的相,也不是不歡喜的相,既不是清凈的相,也不不清凈的相。所謂實相無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謂非相者,非善相,非惡相,非喜相,非怒相,不是乾淨的,也不是邋遢的,不是人,也不是魔,把一切的分別都排除了,這個時候所見到的就是如如不動。「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來者,如如不動,「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我們在禪堂里用功夫,就是要把所有的相掃除乾淨,這個過程就是我在禪堂門口寫的那副對聯,首先是要「專註一心不亂」,專註到一心不亂了,那就是徹底地、全然地安住當下了,然後才可以有高度地覺照,「照見五蘊皆空」。五蘊者,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由色、受、想、行、識五個要素組成。這五個要素沒有一個要素能夠獨立存在,它們互相依存,一旦分離了,生命也就結束了。不但五蘊分離的時候我們的生命結束了,即使是五蘊相聚,它也是其性本空的。只有把我們這個生命徹底地看破了也就是看空了,方可徹底放下放下了,就可以得到自在那就是「度一切苦厄」了。所以,我們要學習「照見五蘊皆空」,能空就能放下,能空就能安住當下,能空就能煩惱、開智慧。不過,真正在用功過程中,不要有煩惱的心,也不要有智慧的心,一切無所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要功夫到了,一切都不求自得

希望我們在這七天當中,好好地把握這四個字:安住當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