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師: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  但是,要見到本來心,要見到咱的如如法身,卻並不容易,因為,它太微妙了,沒有形象呀。所以,達摩師說: 此心微妙難見,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見。於此光明中運手動足者,如恆河沙,及乎問著,總道不得,猶如木人相似。總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識?」 「這個本來心,微妙不可思議,難以見到;它不同於咱的肉團心,這個心呀,就是人們都想見到的那個心靈。」「但是呢,在這個本性光明當中,成天伸手抬腳的人們,像恆河裡的沙子那樣多,等到你一問他這個事兒,卻總是說不清楚,好像木頭人似地,沒有反應。」「一直都是咱自己,在受用著自性呀,為啥就不認識呢?」 哎,達摩大師告訴咱,雖然咱的本來心如自在灑脫,不會被五蘊業力所束縛,但是,要想見到它,卻非常困難,因為,它太微妙了,超越了形相,也超越了概念。它不同於咱的心臟,不同於那個肉團心,也叫做色心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即便如此,哎,其實呀,古往今來,大家對它都非常感興趣,所以,人們常常期望著,要「回歸心靈家園」——許多人,許多有識之士,都這樣說。這也就是達摩大師所說的「此心是人皆欲得見」呀。嘿嘿,誰不想回家呢,誰不想內心充實呢,誰不想找到自己的心靈呢。因此呢,咱的本來心和心臟不同,不屬於某種物質也不同於某種概念,它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不是耳朵所能聽到的,不是鼻子所能聞到的,不是舌頭所能嘗到的,不是身體所能觸到的,甚至,也不意識所能思維到的呀。——啊,那該咋辦呢?該咋見到本來心呢?——嘿嘿,達摩大師已經告訴咱了:「因何不識」,就是說,咱需要用智慧去「認識」它,才行啊。問題是,這個「識」是超越第六意識思維心的,比思維心更加細微,更加直白。所以,其實,也更加簡單,更加純粹而有力呀。對,也就是單純。單純的心,猶如風平浪靜的水面一樣,可以明照藍天白雲,可以映徹花草樹木,完全可以當鏡子來照啊。嘿嘿,鏡子,可以照見咱的臉;那麼,如同明鏡一般的心,映照出的,到處都是本來心,到處都是法身佛呀。——所以,見性,本來不難,因為,自性,本來就在那裡,明擺著的;難就難在,需要咱大家有一顆單純的心,直觀的心,爽朗的心,它,才有力量「識」出本來心。換句話說,嘿嘿,「識」出自己。哎,見性見性,不是要見到一個別的什麼性,而是要體會到無處不在的自性光明啊。——啥光明呢?像太陽一樣,還是像燈泡一樣呢?——嘿嘿,都不是。聖僧寶志禪師說了:「無相光中常自在」,啥意思呢?就是說呀,通常咱說自性光明,這其實是一個比喻,是把自性比喻光明。咱大家,可不能把自性就當做是某種光線啊!光線是色法,是境界而不是咱的本來心。充其量,它只是本來心的妙用而已。當然,將來,當咱大家親證法身以後,咱就開始有能力,從自性當中放出不可思議光明,猶如世尊,在某些法會上面,也會隨緣放光一樣。那是以後的事,是法身妙用,也是咱本來心的妙用。 現在呢?對於咱大家來說,自性光明無相的。而且,它無處不在,乃至於,一切眾生都在無相自性光明當中,行住坐卧言語思維,等等。這些眾生的數量,多得數都數不清,可是,一旦問起自性光明在哪裡,問起本來心在何處,嘿嘿,通常,大家都是大眼兒瞪小眼兒,沒了主張。對此,達摩大師啟發咱:「總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識?」哎,時時刻刻,咱大家都在受用著自性光明它就是咱不會失去的本來明了,言談舉止都是它啊!只要咱的心,從境界的思慮攀緣當中,輕輕一回神,不就自知自明了么,咱咋就不認識呢。 接著,達摩大師借用世尊的話,繼續給咱開示: 「佛言一切眾生,儘是迷人。因此作業,墮生死河,欲出還沒只為見性。」 「正因為這樣,佛陀曾經說過,一切眾生都是迷失了的人。」「因為迷失了自性光明,所以才會拚命向外攀緣追求,因此而造業,墮入了虛妄生死大河,雖然也想逃出來,但是,無論怎樣折騰,終究還是會沉淪於其中,只因為不見性緣故啊。」 哎,在佛經上,世尊時常有類似的感慨,感慨一切眾生無明和迷惑,乃至於虛妄追求,無知造業,從而墮落於,自己的妄想心所創造的,虛妄生死輪迴當中,等等。縱然有些人認識到塵世之苦,想要逃出去,想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等,嘿嘿,不過,無論他們怎樣折騰著去修行,怎樣絞盡腦汁地苦思冥想,卻總是逃不出生死輪迴這道怪圈兒。為啥呢?因為,不見自性如如不動,不知本來心沒有生死不認識法身如來常住心中,不曉得迴光返照、遠離攀緣造作啊。 如何證明,眾生都在迷惑之中呢?達摩大師繼續說道: 眾生若不迷,因何問著其中事,無有一人得會者?自家運手動足,因何不識?」 「一切眾生,如果不是迷失了的話,為什麼一旦問起本來心這回事兒,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明白呢?」「就是咱自己舉手投足之間的那個妙能力,為啥就不認識呢?」 哎,這句意思很清晰,不需要再解釋。咱大家,只需要時常如此觀察,早晚會明白的。大師繼續說道: 故知聖人語不錯,迷人自不會曉。故知此難明,惟佛一人能會此法;餘人天眾生等,盡不明了。」 「因此知道啊,大聖佛陀說得沒錯,一切眾生都是迷失的人,他們自己不明白罷了。」「因此知道,這個本來心很難明了,只有佛陀一個人能夠通達妙法;其它一切人類或者天人,乃至於各類眾生等等,都沒有明了。」 哎,所謂的「惟佛一人能會此法」,有人會有疑問了:不是說有很多佛陀嗎?不是還有很多不清的大菩薩嗎?他們,都應該通達本來心吧?——嘿嘿,沒錯。不過,所謂的「佛」,只是一個方便的名字,其本義是指咱大家,乃至於一切眾生所共有的「覺性」,也就是法身佛。後文當中,達摩大師就會告訴咱:「佛是西國語,此土雲覺性」。——誰能通達本來心呢?只有本來心。——誰能見性呢?只有自性。——誰能成就法身呢?只有法身。——誰能夠作佛呢?只有佛啊。——咱大家,如何才能夠通達本來心,見到自性,並成就法身佛呢?除非,咱的心就是本來心,咱的心就是自性,咱的心就是法身佛呀。——令人欣慰的是,本來如此。——令人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肯踏實地學習經論,踏實地理解如此微妙的法義,踏實地開悟自心呀。所以,各位兄弟姐妹,修行修行要想修行,先要學習,要不然,請問,您往哪兒修,往哪兒行呢?學得明白,自然看得破,自然放得下,自然化解執著自然消融煩惱。學的過程呢?難道不是最好的修行方法之一嗎?「常隨佛學」落實到咱大家當下的生活裡面,請問,您跟哪尊佛學呢?大乘經論,難道不是佛陀最好的代表之一嗎? ——在學佛過程當中,無論是做居士的時候,還是出家以後,直到如今,我很少問人家問題。為什麼?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懂,也知道別人不見得就懂,更知道,只有踏實地反復學習,才會慢慢懂。前提是,我相信並了解,經論的作者佛陀祖師菩薩們,他們最精通。——還有人,會比他們說法更好嗎!——作為一個狂妄的人,嘿嘿,我只跟最好的老師學習。——就這幾部經論,我就不信,我慢慢學,慢慢啃,慢慢解,慢慢修,慢慢悟,難道,我就不會慢慢地明白?難道,我就不會慢慢地通達?難道,我就不會慢慢地化解執著、降伏煩惱?難道,我就不能慢慢地獲得成就? 因此,依達摩師說來,見性就是佛,不見性就是眾生。本論當中,常見到這樣的開示,無需多言。只不過,通常,只有徹底見性,只有究竟的覺悟者,咱才把他尊為佛陀,而其他尚未究竟的覺悟者,則稱之為菩薩大德,等等。 下面,達摩大師為咱大家開示見性解脫情形: 「若智慧明了,此心號名法性,亦名解脫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如來。亦名不思議,亦名聖體,亦名長生不死,亦名大仙。名雖不同,體即是一。」 「如果有人能夠智慧明了,那麼,他的智慧明了之心就叫做法性,也叫做解脫。」「這個智慧明了之心,不會被生死輪迴所拘束,乃至於,一切萬事萬物,一切法,都沒有辦法束縛它,所以,它叫做大自在如來。」「也叫做不可思議,也叫做聖體,也叫做長生不死,還叫做大仙。」「這么多名字,雖然各自不同,但是,本來是一回事兒啊。」 哎,這段開示,真是令人鼓舞呀。達摩大師直接把佛陀和咱大家的關係,說明白了。那就是啊,咱的「智慧明了之心」,就是萬法之「法性」,就是本來的「解脫」,就是佛。因為,生死輪迴拿它沒辦法,根本束縛不了它,所以,它就叫做「大自在如來」,它也就是「不思議」的如來秘密藏,它也叫做一切聖者的「聖體」,也叫做「長生不死」,還叫做「大羅金仙」,簡稱「大仙」,等等。——可是,說得如此玄妙,它不就是咱當下的「智慧明了之心」嘛,它隨時都在這裡呀!只要通過學習經論,它,自然就會顯發出來呀。以後,即便不再學習經論,它,也不會失去呀。所謂的「大仙」,是「大羅金仙」的簡稱,而不是咱平日里所說的,狐狸精、黃鼠狼、龜、蛇、虎、豹等等精怪。哎,這些精怪呢,老百姓們,也把它們叫做「大仙」,同名不同義呀。 因此呢,通過達摩大師如此清晰地開示,咱大家就明白了,見性也罷,覺悟本來心也罷,成佛也罷,離咱大家一點兒都不遠,哎,只需要,咱通過學習經論,在佛陀祖師們的啟發下,逐漸顯發出咱的「智慧明了之心」,就是了。那麼,啥叫做「智慧明了之心」呢?咱看大師進一步的解說: 聖人種種分別,皆不離自心。心量廣大,應用無窮。應眼見色,應耳聞聲,應鼻嗅香,應舌知味,乃至施為運動,皆是自心。一切時中,但有語言道斷,即是自心。」 「所謂的智慧明了,對於聖人們來說,那就是啊,他們雖然會有種種分別的作用,但是,都不會離開內在的自心自性。」「這個自心自性的度量,無比廣大,它的應用呢,更是無窮無盡。」「自心用在眼睛就可以看見色相自心用在耳朵,就可以聽聞聲音自心用在鼻子就可以嗅到香臭氣;自心用在舌頭就可以嘗出味道;乃至於,一切作為和運動,等等,無非都是自心的應用。」「那麼,自心在哪裡呢?一切時候當中,只要出現了言語無法企及的境地,那就自心自性的坦露。」 哎,所謂的「智慧明了之心」,咱大家人都有,只是,咱還不曾充分地顯現它,或者說,咱還不曾充分地認識它呀。那麼,它究竟在哪裡呢?達摩大師,以聖者境界,來引導咱大家,去顯發和認識咱自己的智慧明了之心」。具體方法呢,就是學習諸位聖者,逐漸做到「種種分別,皆不離自心」。——就是說,聖者也不是沒有分別,而是在分別的時候,不會把所分別的內容,當做了實有,從而產生執著也不曾把所分別的種種境界,當做了心外之事物,從而產生攀緣。像這樣分別的時候,隨時明白,一切分別,不過是自心在分別自心,呵呵,那還有啥好執著攀緣的呢。哎,這就叫做「妙分別」,也就是咱常說的「分別一切法,不做分別想」啊。如果有人,充分覺悟了「萬法唯心」的話,那麼,分別,就不再是煩惱障礙了,而成為了「智慧明了」。這樣的心境呢?也就是智慧明了之心」呀。依達摩大師所說,它,就是咱的「法性」,就是「長生不死」的「大自在如來」。 怎樣才可以顯發這個「智慧明了之心」呢?對於文化的人來說,學習經論,念經聞思修,就是目前最方便,也最合適的方法了。——各位兄弟姐妹,為什麼,咱大家念經,都有這樣的體會:念一遍,就似乎會更明白了一些呢?——因為,您的智慧明了之心」,已經開始發芽,並且隨著念經聞思修,正在慢慢成長呢。佛陀反復宣說,讀誦受持大乘經典功德,如何如何地廣大,乃至於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等等,體現在哪裡呢?就體現在這裡,體現在咱的「智慧明了之心」,因此而得以逐漸顯發,最終,必定會大徹大悟,必定會成佛的呀。——反過來,如果有人不甘心老實地念經聞思修,嫌這樣麻煩,嫌這樣修行見效慢,哎,於是呀,他們開始獨辟蹊徑,開始抱怨:唉,道理我都明白了,可為啥,我還煩惱呢?我咋還沒有悟道呢?我咋還沒有證果呢?你們咋都不相信我呢?修行咋就這么難呢? ——嘿嘿,您咋就這么心急呢! ——這些人很可惜,把自己剛剛露出頭的「智慧明了之心」,哎,那個心是輕快自如的,往往是在念經時才有,是法喜的。平時呢,事情一多,心就亂了,「智慧明了之心」就沒了。可是,嘿,這個輕快的明了之心他不要了,丟到一邊去,他非要換一個思路,換成啥呢?嘿嘿,換成他早就習慣了的妄想煩惱。這樣的人,他們不明白一個常識:——飯,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智慧明了」是一遍遍反復學習經論,慢慢顯發出來的呀。哎,辯證唯物主義裡面也講過,從量變到質變,是需要一個積累過程的。從修學經論到悟道呢?難道不需要長期的積累嗎?難道,嘿嘿,咱大家都是盧惠能嗎。 修學經論,積累到啥地步,才能夠智慧明了」,而明心見性呢?達摩大師慈悲地開導大家:「一切時中,但有語言道斷,即是自心」。哎,那就是說,當咱大家在經論的長期熏陶下,分別煩惱明顯少了,「智慧明了」時常能夠顯現,那麼,咱就可以在平日里,隨時觀察自心了。這叫做,功夫上路了。此後,一個偶然因緣的觸動,忽然間您的心到達了「語言道斷」的境地,也就是說,此刻的心太明朗了,太無相了,太超越了,完全沒有辦法語言來表達了,除了它之外,實在沒啥另外的智慧可言了,但是呢?您又沒有辦法把它拿出來,給別人看。——那麼,如果它還不是自心,它還不是自性,又會是誰呢! 這個地方,古代禪師把它叫做「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它就是咱的如如不動心它就是咱大家本來心的坦露,雖然沒有形質,卻具備了佛經所說的一切功德不需要再懷疑了。——它,就是咱的自性如來。關於它的情形達摩大師繼續說道: 「故雲: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色無儘是自心,心識善能分別一切,乃至施為運用,皆是智慧。心無形相智慧亦無盡,故雲: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 「因此,有這樣的說法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所謂的色無盡,也無非都是自心是說心識能夠善巧地分別一切萬事萬物,乃至於,具有各種施展作為的功用,所有的這一切,都是自性智慧。」「本來心雖然沒有形相,但是,其中的色法和智慧,也是沒有窮盡的,所以說: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 哎,達摩大師這裡所謂的「故雲」,應當是引用的經文其所開示的,正是自性如來的無盡妙功德也就是:「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換句話來表述呢,就是說,在咱大家的自性如來當中,具有無窮無盡的色法和色法的運用;乃至於妙分別的智慧,也是如此,無窮無盡。再換句話那就是說,整個世界當中所有的一切,一切物質和一切智慧,一切宇宙和一切眾生都是自性如來當中本有之物,並非實有,而是如幻的妙用。此妙用無窮無盡;此妙用,當即就是自性如來本身。——您能夠樹立這個見解就叫做正知見。——在此見解基礎上,如此觀察修行,靜思禪修,持之以恆,功夫到了,自然就會見性、證果,乃至於成佛。——修行,可以變得如此簡單。 就叫做「借假修真」,咱的色身,乃至於山河大地是「假」;自性如來,如如不動,超越生死變動,方便地叫做「真」,或者「真如」。所以,達摩大師繼續開示咱大家: 「四大色身,即是煩惱。色身即有生滅法身常住所住如來法身常不變異故。」 「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的色身,就意味著煩惱,就是煩惱。」「一切色身,都有生死,就是無常生滅法;而自性法身佛,則本來常住不滅,終究無所住,因為,法身如來無處不在,沒有變異的緣故啊。」 哎,大師開示已經非常清晰了,咱大家,只需要這樣反復觀察,浸潤於其中,自然就是實修實證解脫之路。同時,達摩大師是在告訴咱大家,要把修行的重點,放在明了法身這方面,而不要像許多外道那樣,把重點放在了修色身上面。那樣,將會與解脫背道而馳。各位兄弟姐妹,不是說不讓大家調養色身,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呢?要從內心深處,切實地放下對於色身的愛戀與牽掛呀。——倘若不如此的話,想不著相也難呀。——倘若能夠如此的話,不需要修色身與氣脈,只需要運用色身,依照《血脈論》這樣的無上妙法,來觀察修行,專修智慧禪定早晚見性成佛,何愁不解脫,何愁將來成就自在神通呢。那些,都是自心本有的呀,「心垢」盡了,啥本事就自然都出來了呀。

THE END